【ITBEAR】在廣州車展的聚光燈下,汽車行業正加速邁入“AI驅動”的新紀元,不僅各大汽車品牌的新車競相展示智能化特性,出行平臺亦在積極布局面向智能駕駛產業的“自動駕駛工具鏈”。
今年的廣州車展尤為引人注目,其中一個顯著現象便是出行平臺的深度參與。上周的車展中,被譽為國內“Robotaxi第一股”的如祺出行,憑借其在自動駕駛運營及數據解決方案上的優勢,正式推出了“數據閉環飛輪”。
該飛輪涵蓋了眾源地圖技術路線、4D標注工具及平臺等多個細節,標志著如祺出行已不僅限于提供出行服務,而是深入自動駕駛的深水區——數據驅動。這也是國內首次有出行公司公開發布數據閉環解決方案。
為何一個出行公司會涉足自動駕駛的數據閉環?核心在于,低成本、高質量的數據已成為自動駕駛競爭的關鍵。自動駕駛的數據閉環,是指算法研發由案例驅動轉向數據驅動的核心轉變。自動駕駛的算法和模塊依賴于數據,特別是解決長尾問題的corner case,更是數據驅動算法模型升級的根源。如何有效利用源源不斷的數據,也是自動駕駛技術面臨的重要挑戰。
在全球范圍內,特斯拉、英偉達等領先企業均已在數據閉環上有所布局。特斯拉的數據引擎框架通過確認模型誤差、數據標注和清洗、模型訓練和重新部署,形成閉環。而英偉達則建立了基于閉環模型迭代的機器學習平臺MAGLEV,涵蓋數據選擇、標注、模型搜索、訓練、評估、調試和部署。
如祺出行的數據閉環,則嵌入在智能駕駛流程中,覆蓋從數據采集、標注、存儲、管理到應用的全流程。基于出行服務運營的優勢,如祺出行的數據閉環涉及環境感知、路線規劃、行為決策、控制等各個領域,成為智能駕駛技術工具鏈的核心環節。
行業共識認為,完備的閉環模型需要大規模、高質量、多場景的數據,以及高算力、高效率、相對低成本的算法模型。如何高效低成本地獲取高質量數據集,已成為自動駕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祺出行作為出行平臺,其優勢在于基于運營實現的低成本及規模化數據,以及對合規數據應用的預期。
如祺出行CEO蔣華在廣州車展上表示,出行平臺切入數據閉環的重要優勢,在于其運營優勢帶來的低成本規模化數據。全球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經過上半場的競爭后,發現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過程中,需要與車企和出行服務平臺合作。自動駕駛進入“端到端和大模型”時代,技術互補和生態合作變得愈發重要。
在出行平臺方面,滴滴和如祺出行等已擁有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落地場景及路測數據。特別是如祺出行,在大灣區用戶滲透率超過45%,已有Robotaxi商業化落地的經驗和成果。Robotaxi被認為是L4級別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最佳選擇,數據與算力將成為企業新的核心競爭力和壁壘。
如祺出行在自動駕駛數據解決方案中,眾源地圖技術將地圖更新的重心從傳統的中心化繪制方式轉移到了車輛感知的分布式上傳,實現低成本、高實時性、輕量級、高度自動化。同時,如祺的4D標注解決方案,在傳統3D靜態標注的基礎上增加了時間維度,通過云端大模型實現路面要素高度自動化標注,大大節省了人工標注成本。
全球Robotaxi服務有望在2026年左右實現商業化,中國預計將成為全球最大的Robotaxi服務市場。自動駕駛數據閉環驅動商業閉環已成為行業共識。有趣的是,同樣是自動駕駛賽道上的科技公司,出行平臺的“數據閉環”業務,對車企和自動駕駛技術公司來說,似乎不是敵人,而是合作伙伴。如祺出行的主要股東包括廣汽集團、滴滴自動駕駛、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
對于車企而言,自動駕駛能力將重新構筑競爭壁壘,數據和算力將成為核心競爭要素。優秀的智能駕駛能力有望加強銷量轉化。在開展Robotaxi業務時,車企需要出行平臺協助打造數據閉環工具鏈,以滿足端到端大模型的自動駕駛需求。廣汽集團與如祺出行作為全國首批獲準開展L3自動駕駛上路通行試點的車企和出行科技平臺,正是這一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