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有關英菲尼迪品牌在中國市場命運的傳言甚囂塵上。據傳,東風日產內部消息人士透露,英菲尼迪或將停止國產計劃,轉而由日產中國全面接手,恢復其純進口品牌的身份。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廣泛關注。
面對這一傳言,英菲尼迪品牌方面迅速作出回應,明確表示這些消息純屬謠言,并對品牌造成了不良影響,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盡管如此,市場仍對英菲尼迪的未來動向充滿好奇與猜測。
回顧英菲尼迪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旅程。自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英菲尼迪憑借一系列純進口車型,如FX37、QX56、G37等,積累了一定的用戶基礎。2010年,為了在中國豪華車市場保持增長勢頭,英菲尼迪在中國成立了事業總部。2012年,更是將全球總部遷至香港,彰顯了中國市場在英菲尼迪全球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2014年,英菲尼迪迎來了國產化的重要時刻,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推出了國產車型Q50L、QX50、QX60等。國產化后的英菲尼迪,銷量實現了顯著提升,2019年銷量達到了35035輛的峰值。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產品迭代的滯后,英菲尼迪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開始下滑。2020年銷量下跌至25695輛,2021年更是出現腰斬,銷量僅為8697輛。進入2023年,英菲尼迪的銷量依然沒有起色,跌至5060輛,同比下滑20.83%。銷量的暴跌導致經銷商網絡出現動蕩,有傳言稱超過半數的經銷商關門退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年初,英菲尼迪在全國的門店數量已大幅減少。
盡管英菲尼迪一直強調不會退出中國市場,但面對銷量的持續下滑和市場的激烈競爭,如何提升銷量、保障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成為英菲尼迪亟待解決的問題。事實上,英菲尼迪在中國市場的困境也是眾多合資品牌面臨的共同挑戰。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不少合資豪華品牌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受到擠壓。英菲尼迪雖然意識到需要加快電動化轉型,但遲遲未能采取行動,錯失了最佳時機。
如今,英菲尼迪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未來何去何從,仍需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