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小米集團近期揭曉了2024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報告,其中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板塊出現了15億元的調整后凈虧損。在隨后的業績電話會上,小米集團合伙人兼總裁盧偉冰對此進行了詳細闡述。
盧偉冰指出,小米汽車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仍面臨規模不足的挑戰。他強調,自建工廠和自研核心技術需要大量前期投入,這些成本需要在生產過程中逐步分攤。他進一步提到,整個電動汽車行業普遍遵循這樣的發展規律,前期虧損是常態。
針對小米汽車業務的虧損情況,盧偉冰表示,小米專注于純電動車市場,而純電動車的制造成本普遍高于同級別的燃油車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他特別提到,小米SU7車型在材料使用上非常考究,這導致了整車成本較高,短期內出現虧損是預料之中的。然而,盧偉冰對未來充滿信心,他指出,小米汽車的交付規模正在持續提升,10月單月交付量已突破2萬臺,并已完成全年10萬臺交付目標。
小米集團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整體營收達到了925.1億元,同比增長30.5%,超出市場預期。經調整后的凈利潤為63億元,同比增長4.4%。盡管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帶來了15億元的凈虧損,但整體業績依然亮眼。
小米集團還宣布將全力沖刺2024年全年交付13萬輛小米SU7系列新車的目標。盧偉冰表示,隨著交付量的不斷增加,虧損將逐漸收窄,規模效應將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