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當今智能汽車領域的激烈競爭中,“端到端”智能駕駛技術已成為各大車企爭相布局的新焦點。2024年廣州車展上,這一趨勢尤為明顯,小米、小鵬、理想等多家知名車企紛紛展示了自家的“端到端”智駕系統。
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在車展上宣布,小米汽車的“端到端”全場景智能駕駛系統即將在今年12月開啟先鋒版推送。這一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在雷軍此前誤讀智駕系統名稱為“AHD”后,更是將小米的智駕系統推上了風口浪尖。
不僅小米,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也不甘示弱。理想汽車的高級副總裁范皓宇透露,理想汽車已基于“端到端”技術開啟了全國門店試駕車的推送,并計劃在今年11月底向所有AD Max用戶開放“車位到車位”的有監督智能駕駛功能。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則宣布將啟動類似的智駕方案測試,旨在通過圖靈AI智駕體系實現車位到車位的智能駕駛。
國際巨頭梅賽德斯-奔馳也在車展前夕展示了其L2++無圖智駕系統,該系統同樣采用了“端到端”大模型,以實現感知決策的一體化。東風日產與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的合作也備受矚目,雙方共同打造的高階智駕方案同樣基于“端到端”技術。
那么,“端到端”究竟是何方神圣?簡而言之,“端到端”技術通過整合感知、預測、規劃等原本分開的流程為一個統一的大模型進行計算,從而大幅減少誤差和延遲。這種技術路線的優勢在于其能夠像人腦一樣快速做出駕駛決策,因此被視為智能駕駛領域的重要突破。
隨著特斯拉FSD在中國市場的即將落地以及國內車企的紛紛跟進,“端到端”技術路線的熱度不斷升溫。業內專家認為,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有望降低智能汽車的硬件依賴和造車成本,同時推動智駕技術的普及和平權化。
然而,“端到端”技術的應用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產所指出的那樣,該技術在安全準則模型的組裝、數據質量和數量、算力需求以及模型設計等方面都存在難題需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