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增程式技術曾一度被視為邊緣化的存在,然而近年來卻迎來了意外的春天。隨著理想汽車等品牌的成功實踐,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重新審視這一技術路線,并爭相布局增程式市場。
近期,小鵬汽車正式發布鯤鵬超級電動體系,標志著這家以純電車型起家的車企正式進軍增程式市場。此舉無疑是對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和積極回應。
回顧增程式技術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其誕生已有百年之久。盡管國內外眾多車企都曾嘗試過開發此類產品,但大多未能取得顯著成果。直到理想汽車憑借理想ONE的爆款效應,才將增程式電動汽車真正帶入了中國消費者的視野。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加入增程式賽道,這一市場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中汽協數據顯示,近年來增程式車型銷量增速遠超純電車型,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眾多車企中,零跑汽車以“理想平替”的身份嶄露頭角。其主打的增程式車型在10萬元至20萬元區間的新能源車市場中表現出色,連續三個月單月交付新車超過3萬輛,成為增程式市場的一匹黑馬。
值得注意的是,電池廠商也看到了增程式市場的潛力。寧德時代發布的驍遙超級增混電池,以其超長的續航里程和快速充電能力,為增程式車型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然而,盡管增程式車型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其未來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部分車企對于增程式技術仍持保留態度,堅持走純電或換電路線。另一方面,增程式車型在制造成本、維修保養以及政策優惠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劣勢。
因此,對于爭相入局增程式賽道的車企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持續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將是他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