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廣州車展盛宴背后,供應商展臺顯露冷清。與往年相比,今年眾多知名供應鏈大佬如博世、商湯、大疆等紛紛缺席,令人矚目。
據現場工作人員透露,持續的價格戰導致車企成本壓縮至極致,進而使得汽車供應商處境日益艱難。這種壓力不僅局限于大型供應商,中小型供應商同樣受到波及。
值得關注的是,汽車媒體的生態也受到了影響。一位頭部汽車自媒體博主坦言,由于商單銳減,他不得不考慮放棄參與車展。這從側面反映了整個行業鏈條所承受的壓力。
回顧2023年的上海車展,供應商們曾以強勢姿態入侵整車館,展示了一系列前沿技術與產品。然而,僅僅一年后,廣州車展上的供應商身影已寥寥無幾,僅寧德時代等少數企業仍堅守陣地。
分析原因,廣州車展與成都車展逐漸從重視展示轉向重視銷售,導致供應商參展意愿下降。同時,價格戰對供應鏈的蝴蝶效應也開始顯現,供應商們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
在價格戰的沖擊下,即便是行業巨頭也感受到了寒意。博世、采埃孚等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相繼宣布裁員計劃,以應對行業變革帶來的挑戰。
盡管面臨困境,但中國供應商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卻逐漸凸顯。隨著國內車企加速出海步伐,供應鏈企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越南等新興市場對中國供應鏈的需求持續增長,為中國供應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些國內零部件企業經過改革和轉型,已成為行業的佼佼者。中信戴卡、福耀玻璃、延鋒內飾等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都享有盛譽,成為中國汽車供應鏈出海的重要力量。
總的來說,雖然廣州車展上供應商展臺的冷清反映了當前行業的困境,但中國供應商在全球市場的崛起也讓人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代背景下,他們正努力尋找新的突破口和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