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車展于11月15日盛大開幕,與往屆不同的是,今年車展的焦點不僅局限于新車展示,更擴展到了智能駕駛技術的激烈比拼。這標志著汽車產業已正式邁入“智駕”的深水區。
在全球自動駕駛領域持續升溫的背景下,多家國內自動駕駛概念科技公司相繼完成IPO,特斯拉更是在10月發布了備受矚目的Robotaxi,將這一技術帶入了更多人的視野。當前,自動駕駛顯然已進入加速商業化落地的嶄新階段。
隨著智能駕駛進入“端到端”與“大模型”的新時代,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及地圖等技術逐漸成為了智能駕駛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在這一變革中,堅實的技術基礎與廣泛的生態合作顯得愈發關鍵。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上市的智駕科技公司如速騰聚創、地平線等,在其招股書中均展現出與特斯拉“自運營”模式不同的開放合作理念。這些公司更傾向于通過聯合推進的方式來加速自動駕駛技術在中國市場的落地,其中車企、出行平臺與技術公司之間的優勢互補被認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模式。特別是在Robotaxi領域,其發展速度及商業化進程尤為引人注目。
在此次廣州車展上,“Robotaxi第一股”如祺出行展示了其基于自動駕駛運營和數據的綜合解決方案。該公司不僅公布了Robotaxi運營的最新成果,還展示了其自研的眾源地圖、4D標注等技術及工具,凸顯了出行平臺在利用豐富場景與數據優勢加速智能駕駛技術研發與商業化方面的能力。
據行業分析人士預測,全球Robotaxi服務有望在2026年前后實現商業化,而中國市場的市占率有望占據全球市場的一半以上,預計市場規模將在未來幾年內迎來顯著增長。
如祺出行作為國內Robotaxi領域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已取得了顯著的運營成果。截至2024年10月底,該公司運營的Robotaxi數量已超過280輛,累計服務時長超過30000小時,安全運營里程近90萬公里。
業內人士指出,為推動Robotaxi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多地已形成了一種“車企+自動駕駛企業+出行服務平臺”的合作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各方發揮自身優勢,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