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底盤作為提升整車運動性和安全性的關鍵,正逐漸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新風口。由線控制動、線控轉向等五個子系統構成的智能底盤,其技術復雜性不言而喻,且核心環節的技術掌握仍集中在少數外資手中。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侯福深在近期年會上指出,智能底盤技術的變革對于汽車強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國內企業需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實現技術趕超,以引領行業發展。
從用戶角度來看,智能底盤的發展將帶來更加穩定、舒適的駕乘體驗。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底盤技術開發中心總監廖銀生表示,隨著跨域融合和內部域協調控制的實現,整車的性能將得到顯著提升。
同時,智能底盤作為智能駕駛領域的高增長細分市場,其市場規模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實現快速增長。有機構預測,到2030年,中國線控底盤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近千億元人民幣。
然而,智能底盤技術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各系統之間的協同融合以及單系統功能的重構與遷移是實際開發過程中的兩大難點。商業競爭層面的陣痛期也不可避免,包括整車企業之間的競爭以及主機廠與零部件供應商的博弈。
福田汽車智能底盤專業技術委員會主任孫松紅認為,車企需要建立自主研發能力,以打破技術壁壘并擴展功能開發。而采埃孚等零部件供應商則希望通過提供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幫助整車廠更高效地實現高級功能。
寧德時代旗下智能科技公司時代智能正致力于打造滑板底盤這一重要目標。滑板底盤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有望為場景化造車提供有力支持。
在智能底盤的發展過程中,明確的機制和標準指引也至關重要。清華大學教授張俊智表示,行業將重點關注智能底盤與智能駕駛的融合控制等標準的制定工作。
總體來看,雖然國內企業在智能底盤技術方面與國際廠商仍存在一定差距,但隨著越來越多搭載國產智能底盤的車型產品量產上市,本土供應商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提升。這無疑為中國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和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