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在京隆重開幕,特斯聯攜泰坦服務機器人亮相本屆機器人博覽會,并與中國電子學會共同發起「智能服務機器人生態協同與產教融合」專題論壇。來自學術界、產業界和工業界的嘉賓直擊產業前沿,圍繞智能服務機器人發展趨勢、技術創新、產教融合等相關熱點話題展開深入討論,分享真知灼見。
專題論壇圍繞生態協同和產教融合主題,邀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孫富春,香港科技大學智能駕駛中心主任、機器人與多感知實驗室主任劉明,前國防科技大學無人系統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安向京,億歐EqualOcean總裁/聯合創始人王彬,東北大學機器人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賈子熙等海內外知名學者與專家,以及英特爾、比亞迪電子、騰訊云、東風悅享等知名企業家代表,互通智能機器人行業前沿認知和技術干貨,探討未來機器人生態的協同發展與產業深度融合。
論壇期間,億歐智庫發布《2021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研究報告》。《報告》從行業驅動發展因素、市場規模、企業發展現狀、行業投融資等角度對于當前商業服務機器人賽道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同時還對商用清潔、物流配送、講解引導三大常用應用場景進行深入剖析,并發布《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落地企業榜單》和《商用服務機器人商業落地資本青睞榜Top10》。
服務機器人迎來“黃金時代”,資本市場持續加碼
從全球范圍來看,機器人是衡量國家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重要切入點。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下降,加速了服務機器人在各領域的滲透,其產業規模近幾年呈迅速擴大之勢且潛在發展空間巨大。近五年,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增速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市場規模占全球比例超25%,同時在產業鏈、產業環境等方面都具備全球競爭優勢,未來有望成為全球服務機器人領域的領導者。
根據論壇期間發布的《2021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研究報告》信息顯示,目前商用服務機器人產業正在高速發展,并被列入政府“十四五”發展綱要規劃,各級地方政府推出相應的產業配套政策,為產業持續穩健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政策體系、經濟環境、勞動力供給和商業需求是共同驅動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四大關鍵影響因素。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并且在未來仍然擁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和成長空間。據預測,到2025年服務場景的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千億元。
針對市場旺盛的需求,英特爾中國戰略合作與創新業務總監張志斌,表達了對于行業發展的樂觀態度。他表示,過去30多年的時間,科技史上誕生了兩項偉大的發明——電腦和手機,它們無處不在,推動著時代的變革。當前隨著云、網、邊、端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服務機器人產業將成為新時代的科技引領者。行業競爭重心將是技術、場景和資源的綜合積累,而個性化場景定制與產業數字化賦能將成為服務機器人廠商價值增值的重要模式。像特斯聯這種既有智能城市操作系統打造能力,又有機器人產品研發與應用能力,將為服務機器人打造更多個性化應用場景,這無疑對于產業發展有著積極的示范和推動作用。
▲ 英特爾中國戰略合作與創新業務總監 張志斌
物流遞送服務有望成為服務機器人市場新增長點。近幾年,國內快遞單量迅猛增長,上半年快遞單量已達500億單,超過2018年全年快遞單量,預計今年全年有望突破1000億單。與之相對的,則是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預計2021年新生兒人口僅為800萬,而未來五年快遞行業的勞動力缺口將維持在700-1000萬,機器人物流遞送服務迫在眉睫,細分市場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
香港科技大學智能駕駛中心主任、機器人與多感知實驗室主任劉明表示,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企業用工難的困境將長期持續存在。如果未來新生兒全部選擇從事快遞行業,仍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所以要大力發展車規級低速物流機器人或無人物流車來進行遞送服務,這將會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
▲ 香港科技大學智能駕駛中心主任、機器人與多感知實驗室主任 劉明
而持有相同觀點的還有前國防科技大學無人系統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安向京,他在主題演講中進行了大膽預測,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日趨成熟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人力成本的不斷提升,預計2025年將迎來技術替代人力的成本交叉點,機器人在末端物流領域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 前國防科技大學無人系統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 安向京
資本市場的頻頻”出手“也再次印證了市場“火爆”。《2021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至今,中國服務機器人在資本市場斬獲六百余億融資。然而2021年1-7月融資頻次超百次,即將超越2020年全年水平,融資金額遠超2018年至今各年份融資金額,服務機器人賽道投資活躍度快速復蘇。
▲ 億歐EqualOcean總裁/聯合創始人王彬發布《2021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研究報告》
打通基礎設施,人機融合的關鍵是機器人一體智能
服務機器人即將迎來黃金時代,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機器人發展60多年來,目前仍然沒有形成大規模商用落地,阻礙其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特斯聯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孫贇看來,最主要原因是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基礎設施。在孫贇發表的《人·機器人·城市》主題演講中,從歷史發展角度對機器人當下現狀進行了深度剖析。回顧過去,秦始皇的“車同軌”定義了馬車為主要工具的基礎設施標準,而公路體系的建設讓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站在了車輪上。今天,智能出行和無人自動駕駛的時代,車路協同又成為無人自動駕駛的重要支撐。
▲ 特斯聯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 孫贇
以史為鑒,機器人的大規模商用同樣需要基礎設施的建設。特斯聯作為機器人行業中的創新者、破局者,其使命就是將智能終端與基礎設施通盤考慮,通過整體設計,在AI CITY場景中實現“元宇宙metaverse”時代數字生活新體驗。AI CITY 是未來城市的終極形態,城市基礎設施在其中會不斷演進,而特斯聯的機器人本質正是AI CITY ROBOTS,是從單體智能跨越到群體智能,再到現在的一體智能,形成人·機器人·城市和諧共生的新物種。
孫贇表示,特斯聯AI CITY ROBOTS,旨在從基礎設施智能化和為數字化城市中提供智能化服務兩方面來實現機器人從群體智能到一體智能的躍遷。讓機器人之間實現互通有無,共享數據平臺;同時實現機器人與城市中所有AIoT設備互聯互通,將機器人打造成為未來智能城市的超級入口。通過構建這套獨特的頂層設計,特斯聯成功讓機器人通往人機融合,進而推動機器人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加速產業拐點爆發。
特斯聯“人機融合的理念”也得到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孫富春的認同。在隨后的主題演講中, 孫富春副理事長指出,機器人核心技術要在觸覺層面、嗅覺信息等領域實現突破,同時還需要操作的靈活性、感知的主動性,決策的智能性,進而實現機器人的發展目標——人機共融。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孫富春現場發表主題演講
此外,在針對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限制機器人大規模商業化的探討中,多位參加主題論壇的行業專家深表認同,特別是前國防科技大學無人系統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安向京在主題論壇上直言:現在我們站在一個最好的時代,機器和人應該是在能力、空間上形成互補,希望盡快開放專用無人駕駛車輛,在特定時間、路段放開無人駕駛的廣泛路權,讓人和機器人能和諧共創美好的未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城市的發展將由數據驅動,數字城市帶來的智能服務將由機器人來提供。城市的演進過程就像一個實驗平臺一樣對接各種各樣的技術,機器人將以不同的形式發揮不同形態的優勢,來共建我們所生存的環境。特斯聯在深耕基礎設施智能化和提供數字化城市智能化服務的同時,時刻堅守科技為人類服務的初心,并沒有讓技術為技術服務,避免讓人住到機器里面,而是希望讓人走出房子,走進城市。盡管特斯聯創新性地打造出人機融合頂層架構,但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還需要聯合眾多玩家,才能同行致遠。為此,特斯聯發布“泰坦星球計劃”,希望以“數字重塑,協同賦能”為核心,一方面形成產業認知、能力、信息輸出的“中心”,為生態提供能量輸入源泉;另一方面,生態合作伙伴相互提供多元場景,在品牌、市場、營銷、技術等多維度持續賦能。現場特斯聯與比亞迪電子、中科院等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將聚焦車規級交互主機系統平臺聯合開發,同時成立聯合創新中心,為智能服務機器人生態的協同發展與產業深度融合提供解決方案。首批泰坦星球計劃成果即體現出特斯聯強大科技力和生態號召力。
▲ 特斯聯發布“泰坦星球計劃”
從頂層設計到發展理念,從產品迭代到落地應用,特斯聯圍繞人、機器人、城市打造的全景服務得到全球諸多知名客戶的認可。扎實的技術積累和專業化服務,使特斯聯成功拓展海外市場。即將在今年10月開幕的迪拜世博會,特斯聯成為14家官方首席合作伙伴中,唯一一家來自中國的企業將為本屆世博會提供152臺泰坦系列機器人,在4.38平方公里的世博園區為192個國家的元首、政要,以及2,500萬游客提供智能服務和互動交流。不僅如此,特斯聯泰坦機器人還與迪拜警察局,共同打造超級警隊;同時亮相世界上最美的圖書館——沙迦“智慧之屋”圖書館,在全球范圍內的絢麗舞臺上點亮中國科技之光。
如果從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節點看,前幾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動力化、電氣化和網絡化。現在我們面對的工業革命是信息化,根本問題還是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隨著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服務機器人正是提高生產率的一種核心模式,而機器人、低速無人自動駕駛也必將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特斯聯以差異化的頂層架構設計,打通基礎設施,提供數字城市智能化服務,在機器人大爆發前持續為產業發展貢獻創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