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這句話用來形容當前線下零售行業再合適不過。一場疫情“黑天鵝”對零售行業的影響無比深遠:公眾消費習慣,不可逆地從線下大范圍轉到線上;線下競爭白熱化,迫切要求企業對供應鏈、門店運營、市場營銷進行重構。
傳統模式難以為繼,零售行業的智能化升級勢在必行。
固然,超過90%的商業地產及零售企業,都把數字化作為戰略重點之一;但在轉型效果上過去五年難言達標,數據仍無法被深度應用到企業運營中為業務賦能,更別說創造價值。
求而不得,所以更需要“領路人”。
“將數據轉化為信息,讓信息成為洞察,讓每一名員工都利用好數據,用數據洞察做業務“,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中國首席數字轉型官李時,在2021聯想創新科技大會(Lenovo Tech World)智慧零售分論壇主題報告及后續專訪中,分享了零售行業智能化升級的破局之道。
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中國首席數字轉型官李時
新模式+新技術,雙輪驅動引發連鎖門店革命
零售,一個幾乎與文明同齡的行業,僅近百年來經歷著頻繁的迭代升級。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由計劃經濟轉入市場經濟,零售業經歷了從百貨大樓到連鎖商超,再到電商,平均每10-15年為一周期的變革,凸顯經濟騰飛背景下,人民群眾高漲的消費熱情。
回望行業發展歷史,“新理念”與“新技術”在其中交疊出現。
比如百貨大樓更多代表了市場經濟下零售組織形式創新,連鎖商超的誕生無疑受到倉儲、物流體系完善影響更多,而電商則是技術創新的產物。
在聯想看來,新技術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商業模式又帶動新技術創新應用,這是一個“雙輪驅動過程”。大數據、人工智能,傳感器等技術重構,讓企業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優化商業流程,挖掘新應用場景,提升企業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新興技術的應用落地,讓智能化得以迅速應用到行業中,幫助企業降本增效,為客戶創造更好的服務體驗,創造行業價值。
于是,商業模式和領先技術共同構筑的“雙重革命”,在當代零售行業顯得尤為必要。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零售銷售額持續增長,但整體增速逐年回落,2020年全年我國消費品零售額同比減少4%,其中網上零售盡管實現了增長,但增速同比2019年下降15個百分點。有相關報告認為,零售行業增長困境已經顯現,這主要源于線上線下渠道痛點,包括線上流量紅利見頂,平臺獲客成本高企,線下商家管理運營效率有待提升等。
以客戶為中心、線上線下融合的零售OMO模式成為了零售企業一致看好的轉型方向。特別是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5G等新興技術突破式發展的當下,零售行業迎來了智能化升級的歷史性機遇。
也許在普羅大眾看來,企業的智能化升級不過是一些新奇“噱頭”,但在李時看來這一認知“誤區”恐怕是智能化轉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李時指出,“智能化升級本身一定不是工具的堆積,而是從戰略到業務模式,乃至組織文化的全面轉型”。
基于“以客戶為中心”戰略,聯想針對智慧零售領域梳理出了“客戶旅程”方法論,旨在為客戶打造統一、連貫、全方位的體能消費體驗。
從千人一面到一人千面,聯想以“客戶旅程”方法論重構消費體驗
走進聯想線下門店“來酷”, 柔和的木質桌柜臺與暖灰色調的地板和墻體,打造出溫暖又自然的無壓力場景。高性能的PC、大屏等智能生態產品以及VR、裸眼3D等沉浸式互動設備,又為整個店面增添幾分科技感。然而真正的“智慧”蘊藏于看不見的地方,一個個智能生態產品相連為客戶創造智能化的“奇境之旅”。
聯想數字化門店解決方案
比如智慧大屏,作為迎接用戶的“門面”,實際上與云端系統實時連接,進行統一的內容管理。此外,機器開啟、關閉的時間,擺放的位置等屏幕的一舉一動都在系統的統一管理下得到有效規劃,給客戶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
然后是智能展陳,當用戶走近一款產品,比如一款PC或者體脂秤等智能IoT設備,他旁邊的大屏能夠自動識別用戶對什么產品感興趣,然后圍繞產品的賣點、客戶的興趣點展開介紹,甚至實現新產品的精準推薦。
還有智能客流安放巡店系統,通過對店面客流情況、客戶移動路線、店面“熱力圖”等數據分析,為復盤店面展陳和產品設計提供洞察支撐,讓受關注的產品能夠擺放在更顯眼的位置,讓用戶的下一次消費體驗更佳。
除了智能展陳、智慧大屏、客流安防巡店之外,聯想還開發出了零售助手、微商城“樂唄”等一系列產品和服務,在提升自身門店運營能力的同時,也向零售行業其他領域輸出,落地餐飲零售行業等大型連鎖企業客戶。
這一切的核心正是“客戶旅程”方法論,即對業務進行端到端的梳理,包括了解、體驗、購買、使用、服務、代言等環節,覆蓋客戶購買和使用產品的全過程,通過采用智能化手段,實現精細化客戶運營,從而創造全天候、全渠道、全覆蓋、無縫的消費體驗。
實際上,聯想走得更遠。
常見的大數據洞察只能做到“千人千面”,聯想已經做到了“一人千面”。
以聯想智慧魔方客服系統為例,系統結合領先的AI能力能夠通過聲音識別客戶情緒。如此一來,對心情不好的客戶,客服團隊能夠及時讓更加資深的員工補位,防止客戶情緒進一步惡化;而圍繞對服務滿意的客戶,客服能夠進行“新產品二次推薦”,讓售后部門變成銷售部門。李時介紹說,聯想客服在智慧魔方客服系統的幫助下每月能銷售超萬臺新機,成為了備受期待的增長點。
聯想服務智慧魔方系統
李時認為,“一人千面”的結果是推動“交易型銷售”向“關系型驅動”升級。
他解釋到,常規的門店銷售是交易型的,只關心眼前的交易,有了智能化升級和會員體系后,銷售知道客戶是誰,從而可以持續與客戶溝通,形成類似社交的關系,更好地經營客戶、服務客戶。
AI加持,聯想大腦深度挖掘零售數據價值
如何對客戶興趣、購買情緒、選擇路徑乃至于一家門店的水電燈光等能源消耗進行識別與洞察,并且將積累的經驗快速推廣至所有門店、所有員工?“聯想大腦Edge AI平臺”給出了答案。
Edge AI,即邊緣智能技術,是線下門店場景中實現智慧零售的底層技術。它強調在邊緣硬件上處理人工智能算法的過程,其數據直接來自邊緣設備或傳感器,因此能夠在毫秒內作出決策,能夠滿足低延時、更精準,數據隱私保護的需求。根據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熱度曲線分析報告,Edge AI技術將是未來2-5年的市場高預期技術,其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在5年后達到434億美元。
聯想研究院人工智能實驗室資深架構師虞文明講解聯想大腦Edge AI平臺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零售門店真要落地一個基于邊緣智能打造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將面臨一系列痛點。
首先,算法方面,如果自行組建團隊,姑且不說高昂的組建成本,光是漫長的研發和方案定制過程就足以讓眾多企業望而卻步;然后,好不容易搞定的算法,還要尋找與之匹配的硬件,期間不僅要考慮成本,還要考慮算法在硬件上運行時的識別率、延時、資源利用程度等實際需求,并進行測試、部署、運維和推廣;最后更棘手的是,實驗室里表現良好的算法,很可能一到門店識別率大幅下降,如果要更新算法,就要二次收集大量的數據,重新進行算法訓練,成本將再一次提高。
聯想大腦Edge AI平臺是打造智慧零售門店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平臺,擁有AI方案自動生成、模型自學習、模型毫秒熱升級的“三大優勢”,將建設周期從通常的月周級縮短至小時級。
聯想大腦Edge AI平臺三大技術優勢
具體而言,平臺內置了豐富的可以在邊緣更新的預訓練AI模型,提供AI方案的自動生成工具。用戶只需要輸入實際需求,比如場景、視頻或聲音、預算、性能、識別率等,平臺就會自動搭建解決方案,實現算法模型與硬件的最佳組合,并允許用戶在平臺上進行仿真部署測試和運維升級。
模型自學習是更具創新意義的技術應用。聯想邊緣設備會通過邊緣的學習推理引擎,利用本地樣本進行增量學習,再將學習后的特征返回本地模型中,疊加毫秒熱升級技術,實現模型的本地更新、無感更新。
在聯想大腦Edge AI平臺的助力下,聯想的智慧連鎖門店方案已經部署到了武漢、廈門、成都、深圳、北京等近20個城市,未來還將應用于更多聯想門店,并進一步推廣到整個零售行業,為行業提供連鎖門店AI方案的一站式落地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高效的智能化轉型升級。
聯想研究院人工智能實驗室資深架構師虞文明認為,聯想有全鏈條的硬件產品,覆蓋了服務器、邊緣的智能設備、邊緣網關、邊緣工控機等,并支持多種的計算架構,疊加Edge AI平臺,將形成全新的商業模式幫助零售企業構建智能化的AI解決方案。
方案自動生成、小時級落地速度……可以想象,聯想通過邊緣智能在智慧零售點燃的“星星之火”,將以席卷之勢點亮整個零售行業。
內生外化,彰顯智能化實踐的“中國力量”
巨頭,是實力是被光芒掩蓋的企業,也總是行業的“極少數”。
“聯想在人工智能三要素——數據、算法與計算力領域擁有全面積累,是極少數能夠統一利用所有智能化要素資產的科技公司”,三年前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如是說。
三年后,聯想的實力在商用領域光芒盡顯。
不同于“數字化”不離口的互聯網巨頭BAT和軟件起家的東軟等信息化服務商,聯想得天獨厚的硬件、軟件、服務一體化優勢,在物聯網、5G支持下的“萬物互聯”時代將得到最大發揮,商用IoT生態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
聯想智慧零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把銷售終端、電子價簽、自助機等硬件設備與聯想自己的遠程客服、能耗管理等服務連接起來,為零售商們提供最好的支持,以更快、更好、更低成本的方式加速行業智能化轉型。
為客戶創造價值,聯想無疑是高度務實的。
以智能化減少店面人力支出,聯想提供自助收銀終端、智能客服等解決方案。比如某著名國際化零售連鎖公司,聯想在打造整套線上線下門店管理系統的基礎上,提供了自助收銀終端,有效減少客戶收銀排隊等待時間,降低的人力成本清晰可算。
能耗管理則是另一個成本大項,有時甚至超越人力支出。以上海一家4人零售店面為例,其每個月能耗支出高達2萬多元。聯想通過對單量、客流量等業務數據,以及溫度、濕度等環境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對整個店面的音視頻和燈光進行統一的智能優化,在保障客戶體驗的同時,有效降低了店面的能耗支出。
操作流程規范化監督,同樣是門店管理的一大痛點。傳統管理方式依賴有限的人力“巡店”,不僅成本高、時間長,而且效果不佳。聯想針對一家在中國門店過萬的連鎖餐飲客戶對后廚的安防、流程管控等需求,以視頻技術打造智能化流程規范管理手段,比如智能提醒操作人員油炸時間、使用油量、廢棄時間等,幫助客戶保障食品安全,降低內部管理成本。
聯想智能客流/安防/巡店解決方案
至于為什么聯想智慧零售解決方案能夠如此快速、完整地落地?李時不無自豪地講到,我們有開放的“新IT”架構擎天,有通用性、定制性很強的硬件,同時還有聯想大腦、有強大的算力,還有零售的行業知識,所以能夠打造出真正的客戶定制解決方案,這是我們競爭力的核心點。
今天,聯想中國的最佳實踐,正在向聯想亞太、印度、歐洲輸出,向全球展示智能化科技的“中國力量”。
智能化實踐,正因“少數派”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