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當下汽車電動化浪潮中,一個有趣的現象引發了廣泛關注:為何部分電動車型的油箱容積,相較傳統燃油車還要大?這背后反映了怎樣的技術路徑與市場考量?
眾所周知,電動化趨勢帶來了兩條明顯的發展路線。一條是通過增大電池包容量,以延長純電動車型的續航里程;另一條則是通過增大油箱容積,旨在提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續航表現。這種“大電池包、大油箱”策略,已然成為當前汽車行業的技術發展方向。
例如,某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就配備了超過30kWh的大容量電池包,以及容積超過60L的油箱。這種配置不僅使得車輛在純電模式下能夠行駛更遠的距離,而且在混合動力模式下,也能提供比傳統燃油車更為出色的油耗表現。
然而,對于增大油箱容積這一做法,市場上的看法卻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大油箱帶來的長續航在特定場景下極具價值,如在穿越“無人區”等極端條件下,大油箱就顯得尤為重要。但也有人持不同觀點,他們認為大油箱會占用更多的車內空間,可能會對乘客艙造成擠壓,從而影響乘坐舒適性。
還有觀點指出,從經濟性和實用性的角度出發,一臺車的續航表現控制在1000km左右是最為合適的。因為在這個范圍內,用戶既能夠獲得足夠的行駛里程,又不會因為油箱過大而造成資源的浪費。畢竟,在加油站遍布的今天,為車輛加油并不是一件難事。
混動車型本身在油耗方面就具有優勢,且高頻率使用電池驅動。因此,對于這類車型而言,汽油的價值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降低的。這也引發了人們對于油箱容積是否需要繼續增大的思考。
回顧燃油車時代,一個容積為50L的油箱對于緊湊型轎車而言已經足夠使用十天半月。這說明在合理的油箱容積下,車輛是能夠滿足消費者日常出行需求的。因此,在混動時代,油箱容積的進一步增大或許更多是一種市場噱頭,而非實際的技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