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多家傳統車企的4S店紛紛宣布停業或閉店,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記者深入調查后發現,這一現象的背后,既反映了汽車市場的深刻變革,也暴露了消費者權益保護面臨的嚴峻挑戰。
在北京,全球首家5S店——北京星德寶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閉店停業,成為了這一波4S店關停潮的縮影。該店因面臨嚴重的資金壓力,不得不終止了寶馬品牌的授權,暫停了新車及售后相關業務。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重慶,多家知名品牌的4S店也相繼關停,其中不乏凱迪拉克、雪佛蘭等知名品牌。
這些4S店的停業,給消費者帶來了諸多不便。許多車主表示,他們的保養套餐、維修服務等權益無法得到保障。一些門店的信息通知不到位,導致消費者“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即便有門店承諾將消費者權益轉移至其他門店,但消費者仍面臨著更換門店路途遙遠、權益保障“打折”等問題。
那么,這些4S店為何會遭遇“寒潮”呢?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的不斷擴大,燃油車市場份額持續走低。在新能源車滲透率較高的地方,傳統汽車品牌4S店的經營壓力更大。部分車企的返利政策復雜多變,對經銷商的支持力度不足,也是導致經銷商退網的重要因素。同時,商業模式的改變也對經銷商市場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面對這一形勢,如何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專家建議,應由主機廠上收消費者最關切的權益服務,延長服務鏈條;同時,調劑屬于同一個品牌或汽車集團的4S店有序承接關停店的車主服務事項。行業協會也應牽頭排查相關風險隱患,評估汽車經銷商的授信狀況,以遏制可能出現的行業爆雷。
在汽車市場變革的大背景下,傳統車企和經銷商都需要因勢而變。他們不僅需要適應新能源車市場的崛起和發展趨勢,還需要不斷創新和完善自身的業務模式和服務體系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和多樣化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