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日,寧德時代市值大幅下滑,引發了關于中國新能源電池時代是否即將落幕的討論。這家曾一度輝煌、市值突破16800億的電動汽車電池巨頭,如今市值下跌超過20%,損失慘重。
與此同時,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也迎來新的變革。日本松下,作為全球第四大動力電池制造商,近日與美國Sila公司達成合作,共同研發出一種新型電池。這種電池采用泰坦納米硅粉取代傳統的石墨材料,儲電量據稱能比普通電池高出驚人的1000%。
松下此舉顯然意在挑戰中國在電池行業的主導地位。然而,中國在全球石墨市場占據高達60%的份額,且全球3/4的新能源電池生產也由中國廠商承包,這一格局短期內難以撼動。
不過,新型納米硅粉電池的出現,確實給市場帶來了新的思考。據Sila公司介紹,這種納米硅粉重量極輕,僅為石墨的1/5,但能量密度卻遠超現有電池,達到了驚人的40%提升。如果這種材料能夠完全替代石墨,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將有望增加40%,充電時間也能大幅縮短至原有的20%,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800公里”的驚人性能。
然而,盡管新型電池在理論上具有諸多優勢,但從實驗室到量產仍有一段漫長的道路要走。有專家指出,日本在科技研發上的嚴謹態度,既是其優點,也可能成為局限。這種新型電池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反復測試和驗證,才能確保其安全性和穩定性達到量產標準。
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和發展也不容小覷。盡管日本在科技投入上的力度稍大于中國,但中國在市場規模、科技資源以及高新企業數量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如果松下在未來五年內無法成功實現納米硅粉電池的量產,中國完全有可能憑借自身優勢實現超車。
值得注意的是,松下此次與Sila公司的合作還公開了部分泰坦硅粉的技術細節。這種硅粉之所以能夠突破傳統硅材料的限制,關鍵在于其與某種碳質材料的復合。這種復合技術使得電池在保持高密度能量的同時,還能維持更長的使用壽命,且膨脹程度與目前的鋰電池相當。
面對全球新能源電池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提醒國內業界,雖然中國與美日在電池技術上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但我們在為國產新能源電池進步喝彩的同時,也要時刻保持警惕,關注國際競爭對手的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