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TopKlout克勞銳(ID:TopKlout),作者:林夕佳,授權轉載發布。
如今在短視頻平臺,火起了一種新的內容創作模式——“沉浸式”?!俺两阶o膚”、“沉浸式凡爾賽”、“沉浸式開箱”、“沉浸式穿搭”等等。
如果“流量既王道”是一種“正面而規范”的評判標準,單“沉浸式化妝”這一類內容在抖音平臺就有39.8億次播放。
近期,林依倫沉浸式打卡環球影城再次占據微博熱搜,再次掀起了網友們對“沉浸式”的激烈討論。
(圖片來源:微博@林依倫)
與以往包裝精美、制作精細的視頻不同,“沉浸式”短視頻聽起來就很佛系、很治愈,感覺上應該是安靜的環境音、博主專心做自己的事情,然后大家一起去沉浸在博主的世界里,感受生活的安靜與美好。
“沉浸式”視頻,在具體表現形式上,沒有BGM、沒有旁白,博主本人只做事、不說話,觀眾只能聽到做這件事本身的聲音,比如敲擊聲、撕拉聲、流水聲等等。
這樣的“沉浸式”,即使在制作上似乎有一些“偷工減料”,但對于疲憊奔波了一天的人們來說,未嘗不是一種解壓方式?!俺两健?,真的是這樣嗎?
本文試圖解答以下問題:
沉浸式視頻,因何而火?
沉浸式視頻,沉浸的是什么?
單一追求流量密碼,是否能長久發展?
“沉浸式”視頻出圈,在各領域大行其道?
最早帶有“沉浸式”標簽的視頻,是各大美妝博主施展換頭術的“沉浸式化妝”。在抖音平臺,能追根溯源到2020年2月12日是最初帶有此標簽的視頻。
抖音用戶“丑姐不丑”拍攝的沉浸式護膚,她面對鏡頭錄制了自己洗頭,全程不說話,用指甲敲一敲洗發露瓶身發出敲擊聲、擠壓聲、揉搓聲、涂抹聲、抓撓聲流水聲……吹干頭發,一個特效,就全妝大美鋁了。整個過程就很迷,沒有擼妝過程,更應該是沉浸式洗頭。
(圖片素材來源:抖音@丑姐不丑)
這條視頻獲贊10萬次,一波“沉浸式”短視頻自此席卷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各大平臺,至今已達半年有余,仍舊火爆如初。
在#沉浸式護膚#話題下點贊最高的用戶當屬“馬寶兒”,最初她的視頻也是全程不說話,但其中最火的一條視頻獲贊141.4萬次。此條視頻的開端,就是她正面對著鏡頭輕聲細語地吐槽自己男友不讓自己卸妝,然后展示自己拆假劉海、卸妝、護膚的全流程,在這一過程中基本就只有呼吸聲、敲打聲、水聲等,與安靜的環境形成了音量反差。
(圖片素材來源:抖音@馬寶兒)
說話輕聲細語猶如情人耳邊呢喃,伴隨著清脆的敲擊聲、碎裂聲、摩擦聲等人為環境音,形成聽覺上的動靜反差。只要掌握了這樣的規律,就可以出師拍攝“沉浸式”視頻,解鎖所有主題。
收納、吃飯、密室、穿搭、洗車……萬物皆可“沉浸式”,文旅、美妝、餐飲、租賃等諸多行業聞風而來,清華北大等學府子弟也被“沉浸式凡爾賽”擊中了命運的脊梁,可謂是火遍大江南北,火到宇宙盡頭。
“沉浸式”視頻,沉浸的是什么?
在現代影像拍攝理念中,“視聽語言”這個詞兒并不陌生,核心其實就是在內容制作中講求的是視覺和聽覺的相對“和諧”。
而在短視頻中,創作者多數還是以吸引人們視覺感官作為主要創作點和內容突破口,當“沉浸式”這個概念出現在視頻后,受眾的感官體驗開始聚焦于聽覺,也就觸發了觀眾的ASMR。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詞條“ASMR”)
“沉浸式”視頻,就是放大了環境音,讓人們平時忽略的聲音變成了一個“聲音”主宰的世界,就像走進了愛麗絲夢游仙境,在營造的氛圍中享受靜謐的時光。
隨著“沉浸式”視頻的火爆,涌現出了兩種極度現象:一種是越來越多同質化的內容,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另外一種,則是創新路上以“千奇百怪的姿態”奔跑著。
抖音用戶“美妝豆”從7月15日發布第一條視頻至今,34條視頻內容全部是沉浸式化妝。各種場景,海底撈、公司倉庫、巷子口、街頭等,沒有一個安靜的地方,嘈雜的環境音刺入耳膜,伴隨著她化妝時用化妝品制造的敲擊聲。
(圖片來源:抖音@美妝豆)
在看似不經意的錄制中,步行街的巧遇帥哥、燒烤店帥哥的路見不平、上班開會帥哥約飯這些或窮搖、或霸總的橋段帶著熟悉的配方和那熟悉的味道,猝不及防、撲面而來。截至目前,燒烤店錄制的一條視頻獲贊228.3萬次,是“美妝豆”熱度最高的一條視頻,博主更是獲得107.5萬抖音粉絲。
海底撈洗頭、菜市場刷牙、校園里敷面膜……輕松獲得幾十萬的點贊量,但也有網友直呼“敗路人緣”、“辣眼睛”。這樣的現象,是不經意的火爆,還是渾然天成的“做作”?
流量密碼,是內容為王?是套路得人心?
在抖音搜索“沉浸式”的相關話題,首屏基本都是億次播放。與抖音不同的是,在小紅書平臺上,此類內容的點贊量基本在10萬左右,多以腰部達人為主。
(圖片來源:抖音)
對于一些非頭部創作者來說,搭上沉浸式內容這輛流量順風車,也更容易實現內容創作的最高追求——變現。
在B站上,則是畫風清奇,有好評如潮、唯美舒壓、獲得百萬點擊量的沉浸式手賬,也有沉浸式炸雞、沉浸式睡覺等奇特的內容。
在追逐流量紅利的欲望驅使下,從原本的舒壓、治愈功能中走著走著,就走出了另一波“變異的脫韁神獸”,歡快地收割著一批流量,也不意外地被知乎網友們在熱門話題“熱情”地傳遞抵抗情緒。
(圖片來源:知乎@bb想要一米七)
在后期創作出的“沉浸式”視頻中,確實有一些內容可以看出很明顯的劇情設計痕跡,刻意的矛盾、刻意的邂逅、刻意的搭訕……腳本中透著俏皮、天真、可愛、懵懂,成就了社死現場。
這樣的現象,不禁讓人產生疑惑,是應該隨波逐流去分一杯流量羹,還是保持創作初心制作出正能量的高質量原創內容?
現今網民年齡越來越趨于年輕化,以視頻來呈現內容也降低了讀取信息、獲取內容的門檻,容易讓一部分人盲目跟風。很多視頻內容是會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長,甚至影響到愛情觀、價值觀等人生觀念的正確樹立。
事物與現象所產生的利弊,就如同雙生花,花的本體是否該有功過之分?大環境下,是乘風之勢,摘取眼前的果實?還是堅持初心,不去人云亦云?新一波涌現出以“咆哮式”視頻為首、與“沉浸式”截然相反的內容,代表著一部分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