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中國汽車市場經歷深刻變革之際,品牌渠道負責人與經銷商們齊聚一堂,探尋合作新機遇。這一場面背后折射出市場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緊迫性。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年會上,會長肖政三指出,2024年車市呈現“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特征,汽車市場面臨巨大壓力。盡管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增長,但整體市場仍顯得疲軟。
據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汽車類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下降,而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卻微增,印證了肖政三所言的市場現象。豪華品牌和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受到擠壓,經銷商們開始尋求新的出路。
在上市車企財報中,不少曾日進斗金的大型汽車集團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與此同時,跨國汽車公司也面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和價格問題的挑戰。汽車市場的價格倒掛現象加劇了行業企業的經營風險。
經銷商集團同樣面臨增收不增利甚至虧損的困境。肖政三表示,這是汽車流通行業最為困難的時期,持續承受著供需雙側的巨大壓力。2025年汽車消費政策是否延續,將直接關系到市場的增長動力。
在全球汽車產業裁員、倒閉潮的背景下,中國汽車市場也深陷內卷陣痛。品牌間競爭日趨白熱化,價格戰愈演愈烈,對汽車產業造成深遠影響。不少企業開始反思,尋求以質量和服務取勝的新路徑。
流通協會調研結果顯示,上半年全國半數以上汽車經銷商面臨虧損,傳統燃油車經銷商問題尤為突出。整個汽車產業鏈生態鏈的惡化亟待解決。
面對困境,中國汽車經銷商和汽車企業開始探索服務創新,提升渠道競爭力。領克、WEY等品牌嘗試直營+經銷的混合模式,以更緊密地連接用戶。經銷商也意識到,服務將成為其渠道價值的核心。
同時,建立健全退出機制成為行業共識,以應對市場調整期的優勝劣汰。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加速變革,部分品牌已無法覆蓋成本,盈利能力成為發展瓶頸。流通協會已啟動汽車品牌經銷商退出機制的相關工作,以維護產業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