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汽車行業內,價格戰已經肆虐了近兩年,對整個產業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授權經銷商們首當其沖,據報道,今年上半年已有超過2000家授權經銷商倒閉,這個數字令人震驚。不僅市場環境艱難,部分主機廠也在有意淘汰經銷商,如某BBA品牌已明確計劃今年淘汰100家授權經銷商。
面對重壓,尚在運營的授權經銷商們不得不在節約開支上做出巨大努力。除了常規的降薪、裁員和福利削減,他們還關閉了分支機構,縮減運營費用,甚至不惜分拆拍賣固定資產來償還債務。然而,增收渠道卻日益狹窄,銷售端的進銷差已成負數,其他業務的利潤也難以填補這一窟窿。
汽修連鎖和社會修理廠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位擁有多家頭部連鎖加盟店的朋友透露,盡管他們采取了多種經營措施,但進廠臺次的下滑和不斷上漲的房租等費用仍使得盈利變得困難。連鎖店們正努力引流到門店,但常規保養的價格戰和用戶對配件、操作的疑慮都成為了他們盈利的障礙。
社會修理廠則更傾向于品牌專修和項目精修,以更專業和具性價比的服務來在競爭中求生存。然而,一個奇特的現象是,用戶在授權體系內修車時,常被推薦使用比原廠件更“好”且更便宜的“品牌”件;而在非授權體系內修車時,卻往往被保證使用的是百分之百的正宗原廠件。
汽車后市場舉步維艱的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維修產能過剩,據公安部統計,2023年全國汽車維修企業數量遠超實際需求;二是經濟狀況持續走低導致消費能力下降;三是維修項目減少和車單價走低;四是新能源車滲透率提高,新增保有量所帶來的進廠臺次增量主要被授權體系內消化。
面對困境,轉型成為了非授權體系燃油車維修企業的必由之路。他們可以轉向新能源車和燃油車都需要的維修項目,如輪胎、剎車、洗美貼膜等。其中,改色膜業務有可能成為后市場的一個新亮點。隨著汽車使用強度的下降和新能源車的普及,小鈑噴業務也有可能上升成為主營業務。如果改色膜能夠替代補漆,那么社會修理廠將開辟出新能源車售后維修的新天地。
總的來說,雖然汽車后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也孕育著新的機遇。在新能源車時代的沖擊下,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將被重塑。對于汽服店來說,轉型和創新或許是他們走出困境、迎接新風口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