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日,有消息指出部分寶馬經銷商已停止向廠家采購新車進行銷售,引發業內關注。據悉,盡管寶馬品牌在中國市場仍維持著頭部地位,10月銷量超過5萬臺,超越奧迪和奔馳,但其經銷商卻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
據了解,寶馬經銷商的盈利模式通常依賴于售前車輛銷售與售后服務的雙重利潤。然而,今年以來,新車銷售環節普遍出現虧損情況。寶馬官方給予經銷商的提車價格高達指導價的89折,而終端銷售價格卻普遍在8折左右,導致銷售新車成為虧損的源頭。
盡管寶馬品牌在全球范圍內表現強勢,2023年全年營收達到1.21萬億,稅前利潤超過1440億,同比增長超過32%,但這并未能緩解經銷商面臨的壓力。在中國市場,電動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對傳統燃油車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寶馬的銷量和利潤也受到了影響。
為了應對市場變化,寶馬曾表示將退出價格戰,然而消費格局的迅速變化使得重回價格戰成為必然。對于經銷商而言,高企的提車價和低迷的銷售價格使得賣車成為一項“巨虧”的生意。與此同時,售后服務的利潤也已無法支撐起龐大的運營成本。
業內人士指出,寶馬經銷商當前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短期的虧損,更重要的是看不到未來的發展前景。在電動化、智能化趨勢加速的背景下,傳統豪華品牌如何轉型升級、應對市場變革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寶馬經銷商的困境也反映出整個汽車行業面臨的挑戰。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汽車制造商和經銷商需要更加靈活地調整策略、優化運營模式以適應市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