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海底撈,這一知名連鎖火鍋品牌,近日再次引起市場關注,不過這次并非因為其標志性的火鍋服務,而是其進軍工業園區的新動向。在鄭州比亞迪生產基地,海底撈的企業火鍋店正式試營業,為該園區的數萬名員工提供了新的餐飲選擇。
這家新開的海底撈企業火鍋店位于工廠一期生活區商業中心二層,占地面積約400平米。比亞迪的員工在此消費時,還能享受到專享優惠價,除鍋底飲料外的菜品均可享受88折優惠。這一策略顯然是為了更好地迎合工業園區的消費需求。
這并非海底撈首次嘗試進入非傳統火鍋消費市場。此前,海底撈已經在西安、南京等地的華為研究所開設了企業火鍋店,探索將火鍋服務引入大型工業園區的可能性。如今,這一模式進一步擴展到了汽車行業,顯示出海底撈在尋找新的增長點方面的積極態度。
除了工業園區,海底撈還將目光投向了大學校園。今年10月,海底撈在西安文理學院食堂開設了一家門店,專門面向校內師生提供火鍋服務。這一舉措無疑為海底撈帶來了更多接觸年輕消費群體的機會。
在品牌餐飲和團餐融合的趨勢下,海底撈的邊際成本優勢逐漸顯現。然而,團餐用戶在用餐時間、需求等方面與日常餐飲存在差異,這對海底撈的精細化運營能力提出了挑戰。
近年來,海底撈在品牌和業態多元化方面不斷嘗試。除了核心的火鍋店場景外,還推出了更貼近日常、高頻的餐飲消費形態,如"牛肉工坊"、"嗨撈火鍋"等子品牌。這些新興業態大多與海底撈主業相關,可以直接利用海底撈的供應鏈和門店管理經驗。
盡管海底撈在多元化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但截至目前,尚未孵化出能夠成為其第二增長曲線的子品牌。今年上半年,海底撈火鍋依然貢獻了95%的營收,顯示出其對主營業務的依賴。
在經歷了前幾年的擴張與關店風波后,海底撈開始更加注重降本增效和謹慎拓店。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實現營收和核心經營利潤的雙增長,但與歷史最高水平相比,仍有提升空間。特別是在翻臺率這一關鍵指標上,海底撈雖然有所回升,但距離歷史最高點仍有差距。
為了在存量市場中尋求新的突破點,海底撈顯然需要更多創新策略。進軍工業園區和大學校園只是其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未來海底撈還將如何調整戰略、尋找新的增長點,值得市場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