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日,美國權威媒體《華爾街日報》披露,隨著華盛頓政策的逐步收緊,美國芯片工具制造商正紛紛中斷與中國供應商的合作。此舉在全球芯片市場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據悉,紫荊M100作為一款MCU芯片,在汽車行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MCU芯片既可集成于高性能SoC芯片中,負責實時邏輯控制,也可獨立應用于車燈、門窗等低算力需求場景。此前的全球芯片短缺危機中,MCU芯片的供應緊張問題尤為突出,對市場格局造成了深遠影響。
有分析人士指出,長城汽車等國內企業涉足MCU芯片制造,是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第二次芯片荒的積極防范。此次《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似乎驗證了這一戰略預判的準確性。
報道中提到,與歐盟的關稅壁壘不同,美國的芯片政策調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影響更為深遠。芯片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其供應鏈的穩定直接關系到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一旦供應鏈受阻,不僅個別企業會受損,整個行業都將面臨嚴峻挑戰。
有觀察家認為,美國此舉或許意在通過芯片供應來間接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繁榮。在無法通過直接手段迫使中國削減新能源汽車產能的情況下,美國可能試圖通過控制芯片供應來達到相似的效果。
在此背景下,國內汽車產業領袖如老魏等在接受專訪時,不僅傳達了行業信息,更隱含著對未來挑戰的預警。他們呼吁,中國汽車產業應提前做好應對準備,以免在第二次芯片荒中陷入被動。
業內專家也強調,面對全球芯片市場的復雜變化,中國汽車產業需加強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提升芯片自給率,以確保產業鏈的穩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