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燃油車市場,傳統的“金九銀十”銷售旺季已不再顯現,取而代之的是一連串的下滑數據。據行業報告顯示,多家連鎖門店的進店量、換油量以及輪胎銷量均出現了顯著下降,業內人士對此表示無奈。這一趨勢不僅凸顯了消費降級與消費智商升級背景下的市場兩極分化,更對獨立售后的生存空間構成了嚴峻挑戰。
與此同時,4S店面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在廠家的壓力之下,他們試圖通過發力售后市場來尋求新的增長點。然而,小保養項目的虧損以及“高息高返”車貸業務的叫停,無疑給他們的盈利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新能源售后領域,矛盾同樣在加劇。新能源車險的“三高”問題一直是市場的痛點,而保險公司與經銷商之間的博弈也在持續進行。值得關注的是,一些新能源車企如特斯拉和賽力斯,已經開始通過直營鈑噴中心和推出增值服務的方式,來曲線解決事故車維修的難題。這些舉措不僅有望降低車主的維修成本,更可能對傳統的事故車維修行業帶來顛覆性的影響。
后市場的一些新動態也值得關注。隨著“雙11”的臨近,多家后市場企業已經提前開啟了促銷活動。其中,途虎、天貓養車、京東養車等互聯網基因的企業表現尤為活躍,他們通過推出各種優惠活動和服務升級來吸引消費者。而360集團的跨界入局,更是給這個市場帶來了新的變量。
在燃油車進場臺次持續下滑的背景下,底盤業務和新能源車售后成為了市場的增長亮點。尤其是新能源車,在獨立售后門店的進廠臺次占比已經接近8%,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然而,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售后市場的競爭都在不斷加劇。對于企業來說,如何在消費降級與消費智商升級的雙重壓力下找到新的增長點,將是他們未來面臨的重要課題。
同時,隨著新能源市場的滲透率持續走高,保司與車企之間的博弈也將更加激烈。一方面,保司寄希望于后市場來降低維修成本;另一方面,車企則通過自建維修體系和推出增值服務來掌控事故車資源。這場博弈的最終結果,將深刻影響新能源售后市場的格局。
總的來說,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售后市場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對于企業來說,唯有不斷創新和適應市場變化,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雙重夾擊下,傳統的汽車維修行業也迎來了變革的十字路口。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已經開始布局新能源維修領域,試圖通過技術和服務的升級來搶占市場先機。而在這場變革中,誰能夠抓住機遇并快速適應市場變化,誰就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行業領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