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邁出重要步伐,明確要求新增及更新公務用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得低于30%,以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并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
同時,在綠色金融市場,上海綠證交易量顯著攀升,已突破2000萬張,較去年全年增長超過40倍,體現了社會對綠證的認可度不斷提升。綠證作為可再生能源的“身份證”,其交易量的激增不僅有助于企業節能減排,也推動了社會的綠色低碳轉型。
在碳交易市場方面,全國CCER項目也取得新進展,其中有22個項目已順利進入下一階段,6個項目仍在公示中,涵蓋了風電、光熱發電等多個領域。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標識認證制度的發布,標志著大灣區碳足跡標識認證全流程的落地實施,為企業提供了科學的碳足跡評價技術標準。
跨國碳交易也取得突破,全國首例跨國海藻碳匯在福建完成開發并成功交易,展示了中國在全球碳交易市場的積極參與和貢獻。同時,山東省濰坊市因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碳減排方面的顯著成效,獲得超過2億元的減污降碳資金獎勵。
在企業層面,光伏企業拉普拉斯和氫能公司國富氫能分別成功在科創板和港股實現上市,體現了資本市場對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的高度關注和支持。
全球范圍內,溫室氣體濃度的持續上升引發關注。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顯示,2023年溫室氣體濃度創下新紀錄,未來氣溫升高問題將持續多年。然而,氫能領域的發展呈現積極態勢,近12個月內全球氫能成熟項目投資總額接近2000億美元,顯示出全球對清潔能源轉型的堅定決心。
隨著碳市場的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出售碳排放配額實現收益。特斯拉、華電能源、山鷹國際和富春環保等公司均在此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碳交易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盈利渠道。穩定且上漲的碳價使得碳市場具備了投資屬性,企業可以借此機會優化碳資產管理,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