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科創板上市的鋰電板塊公司近期披露的三季報顯示,由于多重因素疊加,僅有少數企業實現了歸母凈利潤的同比增長。這些因素包括原材料業務“量升價跌”以及下游項目驗收周期的拉長等。
多數鋰電企業延續了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其中先惠技術表現亮眼,前三季度實現了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的顯著增長。該公司表示,這主要得益于持續推進的“降本增效”措施以及海外項目毛利的大幅提升。
然而,也有一些企業如孚能科技和萬潤新能,雖然前三季度虧損同比有所縮窄,但營收卻呈現出同比下滑的趨勢。這些公司普遍面臨著原材料價格下滑導致產品售價下降的局面,同時中下游環節公司的驗收項目也較少且周期較長。
業績下滑幅度較大的企業包括利元亨、信宇人和帕瓦股份,它們分別以驚人的凈利潤同比下滑幅度位列前三,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利元亨作為鋰電設備環節的企業,其業績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行業目前處于產能消化階段,客戶延長了項目的交付與驗收周期。
從整個鋰電板塊來看,上游環節公司普遍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而中下游環節公司則面臨著項目驗收周期長、部分客戶投產推遲或取消等挑戰。這顯示出鋰電行業產能過剩、供需失衡的問題仍未得到有效緩解。
在股價方面,多數鋰電廠商自本年初以來股價下跌較為嚴重,僅有少數公司如天能股份股價出現小幅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興業證券分析師李亞男認為,磷酸鐵鋰電池海外市場或將迎來轉機。隨著多家海外主流車企宣布將采用磷酸鐵鋰電池,以及傳統和新興電池企業計劃轉向這一領域,預計磷酸鐵鋰電池將逐漸打開海外市場。這一趨勢從近期磷酸鐵鋰出口量的顯著增長中可見一斑。
各大電池廠商也在加快海外布局,紛紛規劃產能、投資建廠以應對這一市場變化。然而,國內鋰電產業的競爭態勢仍然激烈,后續電池廠商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高。隨著新能源汽車增長率逐步回落到正常水平,電池產業的供需關系也有望逐步恢復正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