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比亞迪與特斯拉的財報對比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近期,兩家新能源汽車巨頭相繼公布了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比亞迪在營收上實現了對特斯拉的反超,然而其市值卻遠遠落后于特斯拉。
具體來看,比亞迪在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達到了502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9%,而凈利潤也實現了18%的同比增長,達到252億。相較之下,特斯拉在同一時期的營業收入折合人民幣為5093.2億,凈利潤則為337.28億,同比下降了33%。
盡管比亞迪在營收上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甚至單季度營收近三年來首次超過特斯拉,但其市值卻不到9000億,僅為特斯拉市值的六分之一。這一現象引發了市場對于兩家公司估值差異的討論。
從研發投入來看,比亞迪近年來在研發上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三年合計研發投入高達662.2億人民幣,與特斯拉的660億相當。比亞迪的研發人員數量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2023年底已達到10.28萬人,成為國內少數研發人員超過10萬的企業之一。
在技術創新方面,比亞迪在電動車的電池、電機、電控以及車身控制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其DM混動、易三方/易四方多電機獨立驅動等技術平臺或架構的推出,進一步提升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實力。
然而,與特斯拉相比,比亞迪在智能駕駛方面的技術積累相對較少。特斯拉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算法、算力和芯片方面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其HW4.0智駕控制器的發布更是將智能駕駛技術推向了新的高度。
盡管兩家公司在實力上各有優勢,但它們也面臨著不同的外部環境制約。特斯拉受到美國通脹和高利率的影響,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壓力;而比亞迪則面臨國內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政策因素對其銷量和收入產生直接影響。
總的來說,比亞迪和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在市值估值方面卻存在巨大差異。這既反映了市場對于兩家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不同看法,也與全球宏觀經濟形勢、流動性狀況以及市場情緒等多種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