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互聯網真正實現互聯互通在即。分析人士猜測,這次互聯互通之后,獲得最大利好的將是哪家?
9月9日,工信部召開了關于互聯網專項整治會議,會議提出有關即使通訊軟件的合規標準,要求9月17日前平臺必須按標準解除屏蔽。周一騰訊、阿里、字節跳動都出了相關聲明,告別被APP分裂的信息孤島,“開放、平等、寫作、快速、分享”這些代表互聯網底層思維的詞匯被寫入了商業進程中。
從監管的要求看,這次監管政策的本質是對流量反壟斷的落地。對整個互聯網行業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撥亂反正,讓互聯網作為基礎設施回歸其本位,真正做到互聯互通。至此,互聯網行業正式進入到一個新周期:由封閉走向開放。
這也會作為激發整體經濟和社會創新活力的一個堅定起點,引發中國互聯網生態更深層次的變革:即從過去的流量邏輯徹底轉向效率為王邏輯。長期來看,那些真正聚焦用戶服務、產品開發和技術研發創新的公司將因此受益,比如新生代電商平臺“真快樂”等。
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監管層為何要這樣?
回顧過去的互聯網江湖,“圈地征稅”成為行業發展主弦律:巨頭燒錢占領“山頭”后,對山頭上的合作者,包括用戶、商戶、內容提供者等等進行各種收稅。
隨著時間推移,移動互聯網生態日益封閉,信息孤島效應越來越嚴重。隨即也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方面,巨頭們攜“流量”優勢,無序擴張,也阻礙了其它商業實體的發展,如社區團購對小商小販的沖擊。另一方面,平臺的封閉性,也使平臺內的參與者額外付出了更多成本。例如,隨著電商平臺內的商家越來越多,每個商家的獲客成本也水漲船高,從最初的近乎免費到現在已經高達數百元。
而隨著互聯網生態走向開放,用戶跨平臺流動逐漸打通,過去互聯網巨頭坐收流量紅利的經濟模式即將終結。
當互聯網由封閉走向開放后,互聯網生態將更加統一,效率為王的邏輯得到進一步確認。在這個過程中,創造新價值而非倒賣流量套利成為企業所要關注的,平臺新勢力將迎來更多發展機會。在這一趨勢下,已經在開放生態上探索較為領先的“真快樂”等新興挑戰者無疑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