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科學與實業發展,正在重新回到基礎研究的歷史周期。9月18日,由中國科學報社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主辦的第十三屆創新中國論壇舉行。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出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琪等發表主題演講,產學研各界嘉賓共同探討新時代中國背景下的基礎科學研究新使命。
論壇上,百度集團副總裁、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吳甜詳細介紹了支撐產業科技創新的AI開源開放平臺。吳甜表示,智能時代,AI開源開放平臺正在成為各行業科技創新的底層基礎。以飛槳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為代表的AI開源開放平臺持續降低門檻,支撐各行各業應用AI創新。
為什么需要一個底層平臺來降低門檻,支持AI創新?
吳甜表示,AI技術存在通用能力可復用、場景應用需要多技術進行融合創新、產業鏈多角色協同的特點,因此需要建設基礎共性平臺。與此同時,AI應用會涉及數據,擁有可靠的自主創新AI開源開放平臺也是產業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我國日益發展的算力、數據能力支撐下,百度飛槳作為“開發平臺”級產品,下接芯片,上承各種應用,成為AI研發的基礎底座,建設我國先進、自主創新的深度學習平臺具有重要的科技戰略價值。
吳甜通過分享飛槳與伙伴廣泛合作中觀察總結企業應用AI的“三階段”,闡述了面向產業應用的深度學習平臺需要具備的功能與特性。第一階段是AI先行者探路,即企業中有少數先行人員嘗試引入AI進行原型驗證;當進行了驗證產生效益后,會從個人實踐轉變成建設團隊來學習和應用AI,這便進入第二階段——AI工作坊應用;當企業進行大量的AI應用,幾百、幾千人一起工作,多人多任務協同生產,就進入了AI工業大生產,更長期看,還會實現社會化協同大生產。飛槳以全面而豐富的技術、功能、產品和服務,支持合作伙伴應對各個階段的困難,實現階段的跨越,將AI越來越多且深入地引入到自身業務中。
隨著各行業引入AI技術,AI人才體系構建也愈顯重要。目前,飛槳以“培訓+競賽”的模式幫助產業培養會算法、懂業務、知工程的復合型AI人才。針對產業AI人才的培訓,包括面向算法工程師的“AI快車道”,面向技術負責人的“AI私享會”,面向CTO/架構師的“AICA”首席AI架構師培養計劃;同時開設實踐練習賽、算法挑戰賽、應用創新賽,以賽代練,培養AI人才的全方位能力。
以飛槳為代表的AI開源開放平臺,正在作為底層基座,引發產業場景AI應用的快速增長。截至目前,飛槳已有來自于各行各業的360多萬開發者,開發了40萬個AI模型,累計服務13萬企事業單位。在工業、農業、醫療、城市管理、交通、金融等各行各業都有飛槳在發揮作用,人工智能應用的多樣化和規模化隨之加快。
在產業創新領域,AI開源開放平臺即是產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礎工作。未來廣闊的AI工業大生產圖景,需要以飛槳為代表的平臺,作為基礎平臺的開發工具、生態鏈條和人才搖籃。地基越牢靠,中國的AI摩天大樓,就越能在未來沖向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