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人形機器人可以是可愛的人形電腦天使心小嘰也可以是冷酷無情的終結者,他們都是智能仿生機器人的經典形象。從影視作品可以看出我們對于智能人形機器人的情感是復雜的。一邊希望智能人形機器人產生思想,能夠陪伴我們,能幫我們解決日常問題。又害怕它泄露我們的秘密,智能覺醒后對我們的威脅。
戰國時代
《列子·湯問》中一位工匠造出與真人外表一樣的人偶,穆王驚奇地看到這個人快步、緩步、低頭、抬頭,都像一個真人。這靈巧的偃人,輕輕按動下巴, 唱起歌來完全合乎旋律;雙手捧起跳舞也完全應和節拍。千變萬化,隨心所欲。穆王高興地贊嘆說: “人的靈巧竟然可以和創造化育一切的自然相提并論!”
古代人們價值觀認同“生命”是可以被創造的,而智慧是可以賦予的。
工業革命時期
《佛蘭肯斯坦》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科幻小說,講述了科學家弗蘭肯斯坦熱衷于生命起源,他懷著犯罪心理頻繁出沒于藏尸間,嘗試用不同尸體的各個部分拼湊成一個巨大人體。當這個怪物終于獲得生命睜開眼睛時,弗蘭肯斯坦被他的猙獰面目嚇得棄他而逃,他卻緊追不舍地向弗蘭肯斯坦索要女伴、溫暖和友情;接踵而至的更是一系列詭異的懸疑和命案。
此時的技術已經可以接觸到智能人形機器人的“潘多拉魔盒上”,但對于開啟充滿了恐懼。
二十一世紀
《機器猛犬》講述擁有一顆狗狗心臟的先進機械狗,在準備自毀時被男主感化,并開始表現得與真正的狗一樣--忠誠與善解人意。
隨著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機械動力的成熟,智能人形機器人的概念才真正走入普通人的生活,大家發現智能人形機器人并沒那么可怕。
現在
9月10日,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開幕,本次大會的主題為“共享新成果,共注新動能”,包含論壇、博覽會、機器人大賽等內容,體現了國內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又一大進步。
人機混合智能的兩大難點:強與弱,硬與軟,機器人屬于強感知、強態勢與硬智;而人類相對是弱感知、弱態勢和軟智,人機信任鏈中,要體現人的自信,從陌生到強信任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而彼之良在這方面卻已準備很久,其中仿生智能人形機器人3.0搭載的Lilith(莉莉絲)系統便是如此。
今年4月上海成人展中彼之良展出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LILITH”,引起關注。其系統以蒙特卡洛樹搜索(MCTS)為基礎,以被動強化學習(Passive RL)為執行邏輯,可在深度神經網絡(DNN)實現各類仿生功能及類人腦邏輯的轉化與輸出。在保證安全與隱私的前提條件下,可根據用戶搭建獨立數據庫,最大程度上模擬出人類所具備的情緒和對應的細微表情,用于和用戶進行交互。
首條生產線已經進入到量產階段,也是全球目前首條完成量產的生產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智能人形機器人將與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