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將全面進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階段。四川省教育廳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聚焦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著力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和應用能力,助力教育賦能鄉村振興。
近日,150名德昌縣、黑水縣和丹巴縣的骨干教師參加了由四川省教育廳與騰訊教育共同發起《學習強師》助力鄉村振興教育萬里行活動暨四川省“我為群眾辦實事”三縣骨干教師專業成長培訓。此次活動旨在通過教育信息化手段開展相關模塊課程學習培訓,助力教師轉變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水平及教育信息化素養,帶動提升區域內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解決民族地區優質師資缺乏,優質教學資源缺乏問題,推動民族地區教育發展。
培訓過程中,騰訊教育向三縣區域150名骨干教師提供了針對教學方法、教育心理學、教學科學、信息化素養等方面的遠程在線培訓服務及相關培訓平臺。
提升鄉村教師隊伍信息素養是鄉村振興重要抓手
“雙減”政策的落地,為的是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雙減”工作的執行者和推動者,一線教師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高質量完成課堂教學等新的挑戰?四川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張力力表示,教師需通過促進深度學習的技術應用與聚焦學生投入的教學設計,應對“雙減”政策的課堂教學。
同時,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大規模個性化教育的現實要求、社會結構變化為新時代智慧教育變革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在此背景下,教師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實踐,成為智慧教育變革的關鍵。但當前民族地區教師整體缺乏對教育信息化的充分認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也相對薄弱?;诖?,四川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周雄俊指出,針對一線教師的各類信息化教學工具應具備實用、簡易、適用、高效的特征。成都金牛區北新小學副校長張秋則認為,在未來的教育中,“三縣”的教師應該將智慧課堂融入日常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現深度融合。教師不僅要適應信息化新技術的變革,還要努力學習、有效地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去。
對民族地區教師而言,切實提升其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改變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手段,才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孩子們方能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進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本次培訓中,騰訊教育精準作業管理系統、登月應用平臺產品線市場運營總監張博為大家展示了騰訊教育在智慧教育變革背景下,以科技創新助力教育信息化的探索與成果。他表示,騰訊將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知識圖譜、自適應等技術能力,將AI和大數據的技術與教育的核心場景進行結合,為老師、學生提供課前、課中、課后全鏈條的工具產品與教學服務。不僅幫助老師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實現分層教學;也能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練習,提升作業練習效果,從而輔助實現老師精準教、學生精準學,真正達到減負增效,讓大規模因材施教成為可能。在技術助力下,我們也致力于實現精準的教學資源推送,改善貧困地區教學資源匱乏、教學開展難等問題。
此次培訓,引發了參訓教師的強烈共鳴。參訓教師就自身所處的教學現狀及信息技術在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困惑進行深入思考和積極探討,并紛紛表示,從培訓內容中找到了更多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方法。
在“雙減”政策的全面推行下,“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的概念被持續強化,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方式等成為重中之重。在人工智能、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飛速發展的時代,教育信息化正在加速教育實現現代化,助力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優質教育資源與服務的整合。通過大數據的支撐讓學習評價可診斷、可干預、可控制、可自愈,有助于雙減政策的落地。”
未來,騰訊精準作業管理系統、登月應用平臺等系列教學產品,也將持續保持技術創新,理念創新、好用易學等特點,聯合教育部門、生態伙伴不斷探索AI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邊界,在為更多孩子提供科學、高效的學習環境,為鄉村教育振興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