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盒飯財經(ID:daxiongfan),作者:王梓健,授權轉載發布。
58 同城,這家曾自詡神奇的網站,如今正在拖著沉重的肉身,向服務本位艱難行進。
6 月 26 日, 58 同城發布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第一季度營收25. 6 億元,同比下降15%。同樣在生活服務領域起家,美團這位隸屬騰訊系的后輩在2020Q1 的收入為167. 5 億元,為 58 同城6. 5 倍。
在財報公布的十幾天前,由于不滿于股價被市場低估, 58 同城正式簽署了私有化協議。協議約定買方投資財團將以每股 28 美元,總價 87 億美元價格購買 58 同城所有已發行普通股。而截止 6 月 26 日收盤,美團每股174. 7 港元,市值也突破了萬億大關。
姚勁波與王興,同為 2010 年后崛起的新生代企業家翹楚,雖然都在生活服務這個大概念下,但雙方本來交集不多。在移動互聯網上半場,姚勁波流量本位的戰略讓 58 同城穩坐同城服務第一把交椅。
但到了移動互聯網下半場,堅持服務本位策略的王興后來者居上, 5 年后市值追平, 10 年后市值為 58 同城15. 1 倍。以流量本位起家的 58 同城,也早在 2018 年開始向服務轉型。
在2020Q1 的財報中, 58 同城重點強調了其在連接商戶和用戶、提升商家服務質效、加大商家扶持力度等涉及招聘、房產、家政、售后多個領域的進展和期望。其服務能力的提升與否,不僅和 58 的發展關聯,也是二級市場關注的焦點。
同在不同的垂直領域都面臨強勁的對手,為什么美團看起來比 58 能打?不同時期,流量本位和服務本位的戰略有什么利弊?
從企業戰略著眼,流量和服務概念沒有好壞,只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在PC互聯網時代,一批企業因流量而輝煌,但他們大多在移動時代失語,淪為前浪。
A
被推下王位的 58 同城
2011 年春節前夕,當姚勁波拉著行李箱,坐上前往湖南益陽返鄉火車的時候,他不會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戰爭即將在商界重演,被襲擊者正是 58 同城,這是一場以廣告為武器、超大規模、超長時間的流量爭奪戰。
時間回到 2011 年春節,姚勁波在事后回憶,“我剛回到老家過年,就看見電視上所有的熱門節目,還有公交和地鐵上都在放姚晨的廣告。”他開始意識到, 58 同城似乎被趕集網打了個措手不及,春節前的一些征兆也開始從記憶深處浮現。
“趕集網將請姚晨當代言人上電視打廣告”,姚勁波最初得到這則消息時并沒有重視,只道是對手的試探,春節前的常規宣傳,卻沒想到這是對手釋放的“核彈”。錯過了短暫的反應時間, 58 同城不得不打一場遭遇戰。
趕集網廣告一打就是三個月,資金量耗費高達 1 億多人民幣。并且,電視廣告和線上廣告不同,新的廣告需要在3、 4 月的廣告排期結束才能接入。 58 雖然在第一時間和投資商召開電話會議,決定采取競爭對手的兩倍資源投入進行廣告宣傳,但也沒有辦法第一時間組織線下廣告有效反擊。
耽誤了三個月時間,讓 58 原本花費一個季度就能達到的效果延長至一年,并付出 6900 萬美元的慘重代價。這場大戰持續了 4 年,并最終以 58 同城的慘勝落下帷幕。
但在姚勁波看來,付出的代價是值得的。在接受《 21 世紀》采訪時,姚勁波感慨道,“倆家打仗對我們鍛煉隊伍是有幫助的,八年戰爭,相當于二萬五千里長征,鍛煉了一支真正的革命隊伍。” 58 對趕集網的收購讓其在信息分類市場份額驟增至81.6%。
和趕集網的鏖戰只是 58 流量本位擴張戰略的縮影,為了迅速搶占新流量市場, 58 同城利用自己的先發優勢,將目標瞄準生活服務領域的藍海。
2005 年,姚勁波受到Craigslist的啟發,通過電話和拜訪等方式完成本地商家的互聯網化,收獲了第一波互聯網紅利。
2014 年, 58 到家成立, 58 同城開始進攻家政和同城貨運這兩大藍海市場, 58 到家、快狗打車也成為這兩個細分領域的頭部品牌。
2017 年, 58 同城正式推出 58 同鎮項目,提出將信息服務下沉至縣城鄉鎮及廣大農村,企圖在下沉市場尋找增量。
2019 年 58 神奇日,姚勁波在峰會現場再次強調未來幾年 58 同城的主要發力點,由于移動互聯網紅利枯竭,下沉市場將成為新流量的獲取來源。
依靠流量本位策略,姚勁波建立起了“一豎多橫”的產品矩陣,其中一豎指的是信息分類平臺,多橫指的是以二手房、招聘、二手車、二手市場為主的生活服務領域。 58 的戰略定位始終是信息分類平臺,多領域擴張只是在豐富信息的品類,并沒有打通信息鏈上下游。
另外, 58 同城流量本位的基礎是高毛利率的流量變現模式。對此,姚勁波將會員推廣費和排名競價費作為 58 同城的主要營收途徑,后者是 58 同城高毛利率的主要來源。據財報顯示,雖然 58 同城的毛利率從 2014 年的最高點的94.77%下降到 2019 年的86.4%,但依然遠超互聯網公司50%的毛利率。
但是, 58 同城基于流量本位的粗放式擴張并沒有持續下去,當移動互聯網紅利開始消退, 58 同城粗放式擴張的弱點就開始暴露出來,虛假信息問題隨 58 同城的擴張在各領域遍地開花,原先占領藍海市場也隨著競爭對手的進入開始受到全面威脅。
房產市場是 58 同城的腹地,但由于 58 存在中介多、假房源、假合同、二房東等問題,貝殼找房在 2018 年借機打出了“真房源”的招牌,吸引了 58 大量用戶流入。
在二手車市場, 58 同城從二手車交易板塊分拆出瓜子二手車也遇到了對手——人人車。 58 同城試圖用廣告轟炸復刻出曾經和趕集網的經典戰役,但未能如愿,反而因為廣告涉嫌虛假夸大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開出 1250 萬元罰單。
類似事件同樣發生在招聘市場。 2016 年下半年開始, 58 從藍領招聘向年輕化群體招聘戰略轉型,但收效甚微。TalkingData數據顯示, 2019 年底,在線招聘行業移動端用戶超過 2 億,但部分市場份額已被智聯招聘、獵聘、前程無憂、BOSS直聘等平臺占領,在新老平臺的圍剿下, 58 同城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B
美團,完全不同的打法
相對而言,同樣在生活服務市場起家的美團采取的是服務本位戰略。 2010 年, 58 同城在業務擴張上已經發展出團購板塊并獲得華平資本支持,而美團才剛剛起步。
由于PC互聯網時期已有大量互聯網巨頭的入駐,美團創始人王興不得不采取后發先至的擴張戰略。“他做的很多業務,都不是第一個,卻能后來居上,把前人PK掉。”這是今日資本徐新對王興的評價。
美團剛剛出生就要面臨一場大戰。截止到 2011 年 8 月,中國團購網站的數量已經超過了 5000 家,為爭奪國內的團購市場,一場“千團大戰”正如火如荼的開展。
“廣告戰、拉鋸戰、陣地戰”,幾乎所有的團購網站都在通過廣告宣傳的方式搶占市場,這場戰役也逐漸演變成了融資和現金流的“軍備競賽”,故事的開頭和 58 相似,但后續發展有所不同,美團把錢燒在了服務上。
2011 年 3 月 4 日,美團CEO王興公布了兩個消息,一方面,美團已經獲得紅杉千萬美元投資,另一方面,美團將為用戶的過期訂單提供退款服務,美團曾因此多支出 1000 萬元。
后者的推出與當時團購界的規則相悖(消費者過期訂單的資金歸平臺所有,這是平臺重要現金流來源之一),但這同時也成了它吸引客戶的核心競爭力。
與 58 同城“一豎多橫”的產品策略不同,美團的產品矩陣屬于“一橫多豎”。其中一橫指的是“以吃喝玩樂為主線”,多豎指的是“以餐飲為主,酒旅、打車,金融等領域為輔的業務模式。
從兩者相反產品擴張策略中能夠看出,姚勁波側重于深耕信息分類的高毛利潤市場,而王興則基于“Food+Platform”,打造用戶體驗的閉環。
在王興看來,美團產業基于位置。雖然如今的美團依然以餐飲為主,但從多級頁面中能夠看出,金融支付、單車、酒旅等一切和“吃喝玩樂”有關的領域將成為美團觸角所及的領域。
服務本位的擴張策略一方面讓美團后發先至的生效,一方面在前期為美團帶來了巨大的現金流壓力。
在千團大戰之后,美團又緊接著在餐飲領域和餓了么進行燒錢大戰,奠定了餐飲業霸主的地位;在酒旅行業,美團收購了酷訊;在金融支付領域,美團于 2016 年 9 月花費了 13 億元收購“錢袋寶”,這占據美團當年總營收的十分之一。與此同時,美團也因為業務擴張不得不和騰訊、阿里等巨頭正面交戰。
在 2015 年,美團的市值和營業規模已經和 58 同城相當,但美團提交的上市招股書顯示,美團當時的虧損高達 105 億元。同時,美團服務本位的競爭力也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開始顯現。
到了 2019 年,美團達到了營收平衡。如今的美團點評的市值已經接近 1300 億美元,是 58 同城市值的 16 倍。
曾有人質疑美團的四處樹敵,不垂直深耕。王興在接受《財經》采訪時回應稱:“市場數量不是問題,關鍵是美團是一家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亞馬遜也做過手機,搜索,Prime,還被認為是Netflix最強的競爭對手,也是一個很全面的競爭。”
他認為,萬物沒有簡單邊界,只要核心清晰(到底服務什么人,給他們提供什么服務?)美團就會不斷嘗試各種業務。美團成立之初定下的原則(消費者第一,商家第二,美團第三)足以說明這一點。
另外,從知乎上的評論我們可以看出, 58 同城的負面評論主要集中于“虛假信息”,“中介過多”,“租房、招聘不安全”的問題,其中問題大多與用戶體驗相關。
但在美團,你看到的更多是商家的批評,“美團外賣收取商家20%—25%的菜品價格提成”,“資金結算慢”,“送餐小哥福利太差”,“要求和餓了么二選一”,美團在保障用戶體驗的同時,以犧牲商家的利益為代價。
C
流量策略是怎樣在移動時代失語的
為什么 58 同城擁有一手好牌卻反而被美團、拼多多等后浪趕超?
不少行內人士認為,這是姚勁波發力分散,沒有深耕市場的結果。但實際上,其根本還在于戰略,姚勁波流量本位的戰略只適用于PC互聯網時期和移動互聯網上半場。
隨著市場垂直化、細分化趨勢日益顯著,服務已經成為核心競爭力。但當年與趕集網的大戰分散了姚勁波大部分精力,再加上流量本位戰略曾被證實有效,在移動互聯網浪潮的頂峰, 58 有很長一段時間還做著PC互聯網的夢。
2005 年,一次租房被騙的經歷,讓姚勁波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他最初的想法是“將樓梯口的小廣告、小區的廣告欄搬上互聯網,做一個良心的信息服務平臺”。在信息零散且匱乏的PC互聯網時期, 58 同城出生了。
出生不久, 58 就遇到了自己的第一個門檻。由于 58 最初的客戶是小微企業,這些企業以互聯網程度低,利潤微薄為特點。姚勁波不得不建立多達 3780 人的線下銷售團隊和超過 400 人的客服團隊,通過電話和拜訪的方式讓 400 萬家小微公司入網。
姚勁波認為,“其他巨頭不愿意做的重活和苦活就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事實上,由于PC互聯網信息匱乏的特點,再加上部分小微企業互聯網化程度不高,用戶需求的核心在于信息的全面性和廣泛性。
相對于“小而美”的網站而言,“大而全”更有競爭力,依靠信息聚合與分類業務起家的 58 同城也因此受到了市場的青睞, 2010 年, 58 同城的營業額達到 1100 萬美元。
當移動互聯網正以幾何級數的速度來襲,姚勁波也投入了90%的人力物力研發 58 同城APP,并依靠福利吸引用戶向其中轉移。
但 58 同城只完成了客戶端的移動化,沒有完成平臺的移動互聯網化。依靠流量本位戰略的 58 同城依然遵循“前浪”式粗放擴張策略,但在移動互聯網趨向于精耕細作的環境下, 58 的做法明顯不合時宜。
因為,移動互聯網的變化不止于渠道。
首先,信息匱乏的PC互聯網時期更重視信息和客戶的連接,但信息逐漸豐富的移動互聯網更加重視信息的有效性, 58 同城的粗放式擴張帶來的弊病也在于此。
較低的準入門檻一方面帶來信息量和流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為虛假信息提供土壤,這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相悖。
第二,由于移動互聯網社交元素的增加,交互式體驗成為商家差異化服務的重要因素,加入人情味的商品將具有PC互聯網時代沒有的溫度感。而專注于低頻生活服務市場,做流量生意的 58 同城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其結果就是用戶粘性的缺失。
其中,交互性涉及用戶心理學,游戲公司起家的黃崢對此最為擅長,通過游戲化設計,拼多多APP不僅具有基本可用性,還有可玩性,盒飯財經曾在“被玩壞了的拼多多”一文中用八角行為分析法對拼多多的游戲化內核進行建模分析。
第三,由于移動互聯網時期用戶和商家的爆發式增長,信息已經不是稀缺資源,聚合式平臺失去優勢,取而代之的是垂直化和細分化, 58 同城雖然及時拆分出瓜子二手車等細分產品,但競爭力相對于BOSS直聘等同期產品而言還略有不足。
最后,相對于PC互聯網時期連接方式多數限于交易和訂單,移動互聯網時期的品牌營造和觸達場景變得更加重要,難以摘掉虛假信息帽子的 58 同城會讓客戶先入為主的放棄選擇。
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下, 2015 年是姚勁波轉型服務的最好機會,也是最后的機會。
當時,移動互聯網紅利已過半,大量商家涌入讓 58 原來占領的職場、二手交易市場逐漸變成紅海。姚勁波最終收購趕集網,成為生活服務信息分類領域的霸主。利用傳統領域運營經驗,進行服務本位戰略轉型,這本是他講給資本市場最好的故事。
“與趕集斗了那么多年,將其收購后一瞬間感覺失去了對手。”在《財經》采訪時,姚勁波自己復盤道。
沒有了對標的競爭對手,這讓 58 錯失成為巨頭最后的入場券。流量本位的盈利模式讓 58 同城將重心放在信息數量而非質量,虛假信息的存在對用戶體驗和 58 營收造成惡劣影響。
艾媒咨詢發布的《 2019 中國互聯網招聘行業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企業信息真實、信息更新及時、平臺口碑好在求職者選擇招聘平臺考慮因素中分別占比25.9%、23.4%、22.7%。
58 同城在信息真實性的落后體現在用戶粘性上,在招聘市場,前程無憂和智聯招聘以1060. 9 萬、685. 1 萬的月活逐步蠶食著 58 同城的市場份額。
在財務上, 58 同城營收主要來自于會員業務、在線市場服務、電子商務服務和其他業務四方面,其中前兩者在 2019 年于四項收入占比分別為28.7%和65.2%。
但信息質量下降對B端和C端用戶負面影響已經對其核心業務造成損失。從 2015 年至今, 58 同城的收入增長率從 2015 年的175.05%下降到 2019 年的18.56%,連續四年增長放緩。 58 同城的會員數增長也由2017Q4 的28.2%下降到2018Q4 的4.4%,到達史上最低點。
移動互聯網紅利到來不僅加劇了行業整合,也是市場的重新洗牌。當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流量紅利消失,價格從幾毛錢提升到幾百元,以流量本位的擴張戰略越來越難以適應市場環境。究其本質,是用戶時間的有限性和信息增長無限性之間的矛盾。
相對來說,雖然美團沒有PC互聯網時期的原始積累,但服務本位戰略在移動互聯網階段占盡優勢。作為“互聯網下半場”概念提出者,王興認為,用戶紅利時代已結束,必須深度挖掘用戶需求, “上天入地全球化”才是互聯網下半場的解藥。
其中,上天指的是AI、大數據、云計算等高科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入地是指對產業進行改造,創造更大的價值。
對于前者,王興和姚勁波觀點一致,美團外賣通過大數據和AI的路徑分析來降低派單配送成本、提高配送速度, 58 也在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虛假信息的初步過濾和客服等業務上。
但對于后者,王興更強調產業縱深和用戶體驗閉環。他給自己的貓眼打了個廣告,認為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像豆瓣一樣的影評信息平臺已難以吸引用戶,只有像貓眼一樣能夠打通影評社區、購票選座、IP孵化、宣發營銷,能夠給用戶和商家提供閉環體驗的平臺才有發展空間。
D
肉身難轉
5 月 8 日, 58 同城在北京舉辦主題為“全力以服,皆得歸屬”的 58 神奇日行業盛會。此前,姚勁波也多次強調了服務的概念。
與此同時,當在線流量增量見頂,姚勁波與黃崢等企業家一樣,開始聚焦于下沉市場。根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農村商業研究報告》, 2020 年鄉村社會消費規模將會達到 7 萬億元,這是 58 同城流量困局中新的方向。
2017 年, 58 同城正式推出 58 同鎮項目,提出將信息服務下沉至縣城鄉鎮及廣大農村。“在城市, 58 同城的 100 步剛走完了 30 步,還有遞增式增長空間;在鄉鎮, 58 同鎮的規模有望超越城市,再造一個新 58 同城。”在姚勁波眼里, 58 同鎮是移動互聯網下半場通向巨頭的入場卷。
不難看出,如今 58 同城戰略是一方面尋求新流量,另一方面提升原有服務質量。但是,肉身的限制讓 58 同城面臨“攻伐失利,守城艱難”的窘境。
事實上, 58 同城在房產、招聘、汽車等領域早有布局。一方面,它大肆收購競爭對手的公司,以實現業務整合,與自身實現互補;另一方面,拆分出轉轉、快狗打車等業務,以應對垂直化、細分化市場趨勢。
但 58 同城一直存在的致命問題“虛假信息”沒有解決,并且由于業務鏈條短,“信息分類”難以成為核心競爭力,面對BOSS直聘等分類信息精準的“后浪”崛起, 58 同城擴張沒有取得戰果,自身核心業務反倒受到挑戰。
對此,美凱龍愛家總裁馮全林認為, 58 體系每一個業務都有多個團隊,他們之間沒有形成合力,這導致 58 同城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
58 同城公布的財報顯示,2019Q4,2020Q1 近兩季度會員服務占比分別為26.68%,31.85%;在線推廣服務占比分別為65.1%,62.3%。
58 同城的收入主要靠商家支撐,但盈利模式的單一化也為商家帶來了更多的現金流壓力。根據近期商家反饋,由于 58 同城沿用百度的點擊計費模式,無效流量過多以及同行惡意點擊都會讓商家承擔額外費用,再加上推廣套餐的無上限加劇商家之間的惡性競爭,商家在 58 同城的ROI被進一步拉低。
在資本和服務面前, 58 已經做出了選擇。
私有化給了 58 趕集,在資本市場有更多騰挪的空間,不過,受到流量肉身的拖累,它要從服務上殺出一條血路,還要越過千山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