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謝明宏,授權轉載發布。
互聯網世界里,老年人占據的比例,遠比你預想中的多。
QuestMobile發布的《2020銀發經濟洞察報告》數據顯示,50歲以上銀發人群占比達到1/3,這部分網民規模已經超過1億,且用戶增速(2020年5月同比14.4%)高于全體網民,成為移動網民的重要增量。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銀發人群在用戶規模和移動互聯網使用時長上都存在著巨大的增長紅利。
然而這么多老人,綜藝市場卻一味將鏡頭瞄準年輕、再年輕一點的題材,這合理嗎?老年群體在互聯網世界里“失聲”,老年綜藝極度稀缺,這是綜藝市場上十分嚴重且被忽視的問題。
好在市場上,總有部分人在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9月23日,B站和中國老齡協會共同推了綜藝《屋檐之夏》,打造出了極致的 “青老共居”環境,讓年齡相差40歲甚至60歲的獨居老人與城漂青年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21天,相互交流,相互治愈。
你能感受到B站的意圖,在持續關注年輕群體與年輕文化的基礎上,B站首次將目光對準了老年人。
不認識劉雪華
只好給她看我的B站作品
《屋檐之夏》首期有兩組共居嘉賓。第一組是知名演員劉雪華和B站UP主“拉宏?!?。
劉雪華作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代表性“瓊瑤女郎”,今年已經62歲,銀幕上她是電視劇里的“太后專業戶”,而銀幕外她已經獨居近10年,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生活。而她的房客拉宏桑是一名UP主,在B站上粉絲突破百萬,視頻里她搞怪有趣,但現實里卻極度社恐。
于是當獨居近10年的劉雪華遇上社恐患者拉宏桑,兩代人試圖靠近對方的小心翼翼令人忍俊不禁。拉宏桑躲在房間糾結多次“要不要出去交流”,最終鼓起勇氣給劉雪華播放了自己的B站視頻,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搞怪日常。明明是一人分飾兩角的視頻,拉宏桑“騙”劉雪華那是自己姐姐,竟然蒙住了老戲骨!
而劉雪華這邊,她沉浸在獨自遛狗的喜悅里,壓根沒注意到年輕人的謹慎和糾結。廚房用完不知道怎么歸置,她和拉宏桑兩人原地佇立,場面一度尷尬。好在拉宏桑很快摸清了抽油煙機的使用方法,倒過來傳授劉雪華。房東阿姨,你對家里電器的熟悉程度怎么還不如新來的房客?
第二組共居嘉賓朱增德爺爺今年89歲,是典型的上?!袄峡死铡?,剛退休1年的他已經有20年的獨居經歷了,商人經歷讓朱爺爺特別健談,“社交牛逼癥”暴發讓共居的小年輕難以招架。
與朱爺爺共居是阿雷,是剛來滬半年的留學生,曾參與B站的《非正式會談》貢獻過不少爆笑名場面。因為不太懂茶,他買的禮物被朱爺爺直言“茶不好”。詢問得知阿雷花了300塊,朱爺爺瞬間解惑:“300怎么能買到好茶,我買的都是一兩千的。”阿雷是個“阿國寧”,不懂茶很正常啦。
考慮到伙食問題,阿雷說要做意大利面,朱爺爺說“可我最不喜歡吃面”。詢問起阿雷的家庭狀況,朱爺爺也是在“震驚臉—可接受”之間來回切換,表情變化堪比整套emoji?!澳惆謰寷]結婚生了你?哦”、“你爸媽又各自結婚了?哦”、“離婚留你媽媽一套別墅?蠻好的”。
另一個與朱爺爺共居的22歲女孩葉嘉雯,是來滬求學五年的音樂劇演員,目前是應屆畢業生轉向打工人的狀態。她和朱爺爺餐廳偶遇的故事,戳中了《屋檐之夏》觀察嘉賓們的淚點。萍水相逢,一個女孩看到了陌生老人想起了故去的外公,上前詢問并結成忘年友誼,本就是大千世界里的冥冥緣分。
朱爺爺開朗活潑的外表下,卻有著害怕孤獨渴望交流的“另一面”。他一個人想要三盞“晴雨燈”,晚上得有多怕黑呀!
觀察室嘉賓姜廣濤想起關于母親的遺憾,認為越是這樣的老人越需要關注。
觀察室嘉賓阿云嘎也談及自己出演的《我的遺愿清單》曾收到患癌女孩的來信,感受到文藝工作者肩上的責任;著名心理學者、情商專家張怡筠作為觀察室嘉賓也說自己看老人過馬路總要幫助,原因是希望年邁的父親也能遇到好心人,釋放善意就能收獲回饋。
有沒有一座屋檐,讓兩代人的孤獨互相取暖?!段蓍苤摹穼夏耆后w的關照以及青年群體的洞察,實際上是一場增進代際關系融洽的社會實驗。打拼的青年收獲老人的智慧啟迪,獨居老人接收年輕人陪伴,和美與共何樂不為?
關注老人,綜藝還能怎么做?
有個現象很少被關注但又確實存在,即在城市打拼的青年與獨居老年其實有某種類似的生活狀態。年輕人要吃生活的苦,老年人要受孤獨的罪,他們在晨間的早餐店匆匆一瞥,卻鮮少有機會說上話。
在《屋檐之夏》前,國內國際的老年綜藝少得能用掰指頭數出來。畢竟傳統的綜藝印象里,老年人是被時代拋棄的群體,與內容生產者瞄準的潮流年輕人可謂風馬牛不相及。都說得年輕人得天下,老年人大概只能掌握電視遙控器話語權。
但也因為極大的賽道缺位,老年綜藝只要播出便有相當的關注度。《忘不了餐廳》不僅呈現了阿爾茲海默癥老人的現實生活,也刷新了那種老年群體“需要特殊對待”的刻板印象;海外綜藝《花樣爺爺》則顛覆了老人平靜安定的生活狀態,賦予了他們更加恣意的生命意識,飽含深刻的生命感悟。
不過,讓年輕人與老年人真正意義的共處,《屋檐之夏》還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把兩個特性分野極大的群體放在同一屋檐下,有點“強點鴛鴦譜”的興味。青年和老年不是沒機會交流嗎?那就創造條件讓他們交流。
B站持續保持對年輕人的關注,自然也關注到他們的焦慮,第一批90后已經進入30歲,第一批00后則開始步入職場,《屋檐之夏》里的拉宏桑、阿雷、葉嘉雯構成了豐富多元的城漂青年生活樣本,他們的愁與樂更容易讓屏幕前的年輕觀眾深度共鳴。
與此同時,B站也關注獨居老人的生活狀態與精神世界,《屋檐之夏》中劉雪華、朱爺爺等獨居老人,成為一個具像化代表,也成為一個契口,讓公眾能夠真正了解老年人們的處境。
而作為一檔忘年共居觀察紀實真人秀,《屋檐之夏》彌補了綜藝市場的空白。以老青共居的真實狀態,呈現兩代人的差異,讓公眾關注到老年群體之余,也開始思考代際隔閡形成的原因,現代社會里年輕一代與年老一代的關系,沒有一波三折的劇本,只有平淡如水甚至些許落寞的日常。但也正是如此,才是對熒幕前的我們的醍醐灌頂。看似悠然自在的爺爺奶奶們,也許更需要我們的陪伴,而共居或許是解開心結的一種新嘗試。
老年人,和你想象中不一樣
實際上,老年人雖然從來不是互聯網世界的主角,但是也絕不是人們刻板印象里孱弱無趣的“失語者”,他們在年輕人掌握的時代里悄然抒寫著自己的故事,并意外獲得了年輕群體的尊敬與關注。
B站上有一個UP主“敏慈不老”,是一位九旬奶奶,她在B站發布的第一則視頻是“我90歲了,可以來B站做UP主嗎?”孫子豆豆本以為視頻只會有幾十播放量,沒想到中午發布的視頻,次日已攀升至200多萬,如今已達540.2萬。
在奶奶的視頻自傳里,人們了解到她85年前戰爭中逃難的故事、1949年讀師范學校的經歷、逃婚改變自己命運的轉折點……跟隨奶奶的講述,粉絲們如同翻閱了一部轟轟烈烈的現代女性成長記,也收獲了抗爭命運獨立自主的勇氣。
這種情況不是個例。“大家好,俺孫子回來了,今天炒個辣子雞給俺孫子吃!”質樸熱情,一望而親?!稗r鄉大爺醬”是王冬爺爺的B站賬號,院子里的一個灶臺、一口鐵鍋,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工具,爺爺就能把常見的食材變成美味。不少人看了系列視頻,都會想起家中的長輩,也難免勾起故鄉的莼鱸之思。
UP主“結巴老爹”則是從最初的買菜煮飯等生活化內容,逐漸踏上了美食老饕的道路。甭管是毒蝎子還是滅霸同款水果,勇于嘗試而且言辭犀利惹人愛。在B站拍美食視頻解救了張老爹退休后的無聊生活,吃完飯到處溜達的失落被網友的熱情互動所填滿。結結巴巴可可愛愛,彎道超車一大批年輕的短視頻達人。
老年人在年輕社區里發出聲音,并收到年輕人的回應,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你會發現這背后有著明顯的情感邏輯,一方面,年輕人向老一輩學習經驗智慧,老一輩也學習年輕人的創新活力。
另一方面,年輕人在這些老年UP主身上看見了自家老人的影子?!段蓍苤摹肺⒉┰掝}5600萬閱讀,其中#你對家人最大的遺憾是什么#的討論,直接讓不少網友破防。那些老人的嘮叨和關懷,并不是在我們長大之后就消失了,而是數字技術的鴻溝將其遮蔽了。
《屋檐之夏》 對老年群體的關照,切中了年輕人的情感需求,同時也是老齡化時代的大勢所趨。而老年UP主們的涌現,則讓人意識到互聯網時代,老年群體也在積極發聲,試圖現代社會里找到新的自處方式。
年齡并非是生活的紅線,既然你我都孤獨,何妨同一屋檐下共剪西窗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