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鋒潮評測室
不知道各位機友們小時候,有沒有對著 " 我的電腦 " 的界面沉思過這么個問題:
電腦有 C 盤、D 盤 F 盤還有 G 盤,為什么就沒有 A 盤和 B 盤呢?
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帶著求知欲認認真真搜索過。
結果發現,網友們關于這個問題紛紛化身謎語人,閉口不談究竟是為什么沒有 A、B 盤。
機哥最后倒是發現了原由,竟是怕暴露了年齡。
所以,這 A、B 盤到底是去了哪里呢?
嘿嘿,機哥今天就要給大家解開這個 " 都市傳說 "。我們要從早期的電腦開始說起了。
最早的時候電腦是純硬件,只空有一個軀體。系統需要一個 " 容器 " 裝著,這個 " 容器 " 就是軟盤驅動器(軟驅)。
(IBM 23FD: 世界上第一塊商用軟盤)
總結一句話就是:電腦就是個空殼,插入什么系統軟驅就運行什么系統。
試想一下,如果現在的手機可以插一張盤運行安卓,再換一張盤運行 iOS,真的是爽歪歪~
可那個時候系統可沒這么好玩,當時主要搭載的是 DOS 系統,系統的所有操作都是通過輸入命令符實現的。
既然是作為電腦的系統盤及第一個接入盤,命名為 A 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但軟盤的質量很差,尤其是頻繁的寫入就更容易損壞。所以不少人會將 A 盤設置成 " 只讀不寫 ",以防止損壞系統文件。
當時還沒有儲存空間之說。如果像上邊那樣操作的話,一旦重啟就是新電腦了。
試著想一下,機哥碼字碼了一整天,結果突然停電關機,就什么都沒有了。
隨著電腦承載的任務越來越多,文件數據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要,文件丟失誰也不敢做冤大頭。
這時候人們就想到用個設備存儲文件數據,這樣即使停電關機也不用從頭再來。
八弟:我知道,于是 U 盤就誕生了~
咳咳,離 U 盤出生還有 20 年呢。
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挺簡單,再加一個軟盤就好了,平時它就一直跟電腦連在一起。
它用于儲存工作以及文件數據,這樣就可以在下一次開機時繼續完成之前的工作,還可以獨立取出和別人讀寫數據。
既然是第二個軟盤,叫 B 盤也不過分吧?
時間便到了 20 世紀 80 年代前夕。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設備:
這時,雙軟盤已經成為了主流配置。我們可以看到 Apple II 有兩個讀取槽,這就是一個讀 A 盤一個讀 B 盤的。
機哥順帶說一下,1979 年的時候,一張軟盤的儲存空間也不過 875KB。
再看看現在,軟盤連一張普通照片都存不進 ...
有的機友可能就會問了:A 盤和 B 盤都來了,啥時候來 C 盤呀?
誒,這不來了嗎~
C 盤的說法,其實是伴隨硬盤的出現而出現的。
1983 年,IBM 發布了第一款帶「硬盤」的個人電腦:IBM-XT。
這臺電腦的地位之顯赫,IBM 將其命名為 " 個人電腦 " ( Personal Computer ) 。
個人電腦的英文縮寫 "PC",成為未來 40 年所有個人電腦的代名詞。
(IBM-XT:個人電腦 PC 的開創者)
說到配置啊,在當年也是稱之為機皇~搭載 Intel 的 8088,內存 128 – 640KB,硬盤為 10MB。
足足 10MB 呀,這比起軟盤幾百 KB 可真的是 " 良心 " 多了。
存儲空間得到暴漲,因此,硬盤對于軟盤來說,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更別提后來隨著硬盤的不斷發展,直接干到了幾百 GB,甚至 1TB,妥妥的秒殺軟盤啊。
吶,既然在此之前,A 和 B 兩個字母都已經被 " 征用 " 了,硬盤就順理成章叫 C 盤了。
但這只是形成了 A、B、C 三盤合璧的情景,那為什么后來 A 和 B 不見了呢?
別急,咱們現在區分一下 ABC 三個盤各自的任務哈:
A 盤負責裝操作系統;B 盤做文件儲存以及和交換數據的設備;C 盤用于儲存穩定的文件數據。
隨著 C 盤的容量越來越大,終于有一天,微軟醒目了:反正硬盤都已經那么大了,為什么還要軟盤呢?
微軟直接把系統默認裝在了 C 盤,所有目錄的默認保存路徑也就隨之轉移到了 C 盤。軟盤的作用開始削弱。
隨著系統盤的更改,軟盤的生命已經開始了倒計時。
在這個過程中,光盤和 U 盤的出現更是加速了軟盤的消失。
( 比爾蓋茨與光盤)
小小的一張光盤可以裝下比爾蓋茨身下 33 萬張紙的內容。一張光盤的儲存空間可以很輕易的達到數百 MB。
相信機友們小時候都用過光碟吧?幾百 MB 的空間可以存電影、存游戲。像軟盤可就做不到這點了。
機哥說是 ** 推動了科技的發展,不過分吧~
而再后來出現的 USB 閃存盤(U 盤),它做到了隨時可讀可寫。
不僅儲存空間達到軟盤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體積還更小,可以像個鑰匙一樣裝在口袋里。
電腦廠家更希望推廣 USB 口,這不光是因為 U 盤本身足夠優秀,而是取消了碩大的軟盤槽,電腦可以輕便簡約不少。
可以說,硬盤、光盤、U 盤三者的出現和普及,直接干掉了軟盤。
但是,軟盤就這么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里了嗎?
雖然現在我們很難在電腦上見到 A、B 盤,生活中很難見到有人拿軟盤來存東西,但是,機哥要說但是了,其實軟盤并沒有真正離開我們。
我們現在還能在某寶、某魚等平臺上還能搜到軟盤呢。
令很多網友沒想到的是,現在這些軟盤,竟然被 05 后、10 后當做是 Word 文檔保存按鈕的手辦。
因為啊,現在我們電腦里的保存按鈕,還是軟盤的樣子。
也算是人類科技歷史遺留下來的一個小彩蛋了 ~
不僅如此,微軟也是為了向計算機歷史致敬,即便是在最新的 Windows 11 里也還是保留了 A、B 軟盤的名位,依舊是以 C 盤作為初始盤。
它們雖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消失了,但這看不見的名位,就是它們存在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