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帶流量的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再次激起了人們對互聯網的探討,以及對5G的關注。作為5G重要技術的毫米波,其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也引發了網友的探討。
金秋9月,正是豐收的季節,但農民們在田間勞作的辛苦,也讓大家感慨粥食不易。在5G應用遍地的當下,農業能否也插上5G的翅膀,來一場行業革命呢?
事實上,即便是在當下,我國依然是全球范圍內的農業大國,但卻不是農業強國。一個例子足以說明,丹麥只有2%的農業人,但是養活了整個國家,而美國更是以2%的農業人口養活了3億美國人。中國有14億人口,目前雖然農業也在朝著機械化、科技化的方向走,但從整體來看,中國人口當中50%是農村人口,如果有10%的農村人口在從事農業活動,那么就是1.4億人。由此可見,農業的“智慧”化程度有待提升。
這也讓國內的許多農民陷入了困境——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帶來的收入卻不成正比,這也造成許多農民不愿意從事農業,而是選擇進城打工。
智慧農業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其實,智慧農業的提法一直存在,但要么是搭建智慧農業的費用過高,要么是智能化手段需完善,大家對科技賦能農業的認知還存在缺口。
5G毫米波技術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僵局。在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高通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蒙(Cristiano Amon)就表示,他們已經在農業等多個行業與中國公司合作,還通過“5G物聯網創新計劃”等項目支持中國生態系統,促進企業物聯網、制造、醫療健康、農業和物流等行業的發展創造重要的社會效益。
其中,根據農業農村數字化需求,高通與合作伙伴推進面向廣覆蓋場景的5G技術和應用。豐富5G在智能農業的應用場景,加快智能農機、農業機器人在無人農業作業試驗等農業生產環節中的5G應用創新,發展5G在農產品冷鏈物流、電商直播等領域應用。
這些應用極大拓展了人們對智慧農業的想象空間。想象一下,今后即便是豐收的季節,農民伯伯也不用揮汗如雨。坐在家里,遙控田間的機器人,就能完成采摘水果、蔬菜等動作。智慧大棚里,在5G的支持下,農業系統可以直接根據空氣中的濕度等因素,自主調節溫度。
此外,在5G毫米波等技術的帶動下,農事生產過程中,根據傳感器實時采集的數據及時調整田間管理,既可以達到增產提質效果,也可記錄產品從種植、加工、包裝、儲運直至銷售的每一環節。農產品可以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也有助于提升品牌效應和競爭實力。
中國最近發布的《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是將5G引入主要行業、改善消費者生活的積極舉措。安蒙(Cristiano Amon)說,5G將創造重要的社會效益,通過5G賦能的全新基礎設施和先進物聯網,傳統農業生產將升級為現代化作業,從而幫助中國實現鄉村振興目標。
有專家預測,目前國內的智慧農業規模還是很小的級別,但未來潛力巨大。未來,在5G毫米波、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助力下,智慧農業會發展至萬億元級的市場規模。如果把農產品算上,那這個市場更是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