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見實(ID:jianshishijie),作者:阿爽 任佳敏,授權轉載發布。
在北京做婚紗攝影的城市花園,200多人團隊,年均服務7000對新人,今年到8月營收已過5000萬,平均客單價8000-12000元,是典型的高價低頻私域打法。他們的私域打法用一句話總結為:以重服務,做到1%的低客訴,帶動50%的高轉介紹。
城市花園運營總監Franky告訴《見實》,他們會在每一對客人下訂單后為其建立“管家群”,提供專屬服務,群里除了有正常服務的工作人員,還有客服經理、攝影經理、化妝經理、設計總監、產品經理等各個環節管理人員。
這其實就是業界廣為流傳的“一客一群”,群的使命是從客人下單起始開始提供服務,直到產品到家為止。
在上述提到的重服務中有一個核心貫穿始終,即“真實”。比如,和客人介紹產品時要確保真實性,客人提的需求只有能做到時才答應,樹立靠譜的品牌特性;再比如,在內容輸出上堅持做原創,每月拍樣片、做研發費用就有10萬+。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證服務質量,城市花園通過內部變革調整做到了“選片環節絕不主動推銷”和“選服裝環節絕不加價”,這曾是婚攝行業廣為詬病的亂象。
城市花園的具體調整是:提高選片師底薪,并堅持進行選片回訪;不再分高端和低端服裝,只以服務團隊的資質及產品數量來區分價格體系。
其實,和Franky主聊的小伙伴即是城市花園的客戶,確定這個選題就是被城市花園的精細化服務打動,也希望將整個體驗拆分還原分享給個各位老鐵。以下便是對話實錄精選,如下,Enjoy:
見實:圍繞客訴率不超過1%,你們做了哪些細節?
Franky:這不是三五個點能講下來,從服務開始到結束每個環節都會涉及,比如:
首先,和客人介紹產品時要確保真實性,客人的需求只有能做到時才答應。其次,客人從下完訂單到拍攝的過程中會有一系列互動,這個過程中也有一些細節——銷售在周六日都會改狀態,或發個簽名備注“周六日比較忙、回復消息比較晚,看到會第一時間回復”等。
再次,在選服裝環節一般提前一天進行,保證客人拍照當天不分散精力,為照片效果負責任。此外,化妝師攝影師固定一對一搭配,養成了很好的默契。最后,選片環節做到絕不主動推銷。以及數碼片當場校對、產品包郵到家,拍攝現場也會有大客戶經理隨時查看,等等。
見實:在服務客戶時你們的重點是什么?怎么做的?
Franky:今年我們的重心放在了提高老客轉介紹上,現在轉介紹能做到50%,行業內一般能做到30%就很不錯了。
比如,為了提高客戶體驗我們的服裝現在不分高端和低端了,產品價位不同也可選擇一樣的服裝,為每位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至于不同產品價格的差別,則在于服務的老師級別及產品數量不同。
這塊取消我們也做了評估,比如全年通過服裝增值收入是500萬,就會評估如果這500萬都撇棄掉,模擬這部分客人每人帶來1個轉化能否超越500萬,最后測算轉化遠遠超越這個數,就毅然決然做了調整。
見實:攝影師吸引老客轉介紹有提成嗎?
Franky:有一部分提成,但很少,這部分福利更多體現在晉升制度里,比如從資深到首席,老客轉介紹也會占一部分考核標準。因為技術沒有邊界,一切要以服務到客戶滿意為標準。所以,我們會用綜合因素衡量,希望攝影師跟客人之間的溝通互動感受都好。
見實:關于行業難題,選片環節怎么做到不強制消費?如果沒有增加新的增值銷售,會影響到對應員工的業績提成嗎?
Franky:行業里一般選片師保底底薪是2000元,但我們是6000元,就是為了不允許強制給客人推銷。客人選完片之后我們也會有電話回訪,如果存在強制推銷行為會重罰,從2016年開始我們就開始這樣做了。
見實:你們獲客渠道有哪些,成本大概在多少?
Franky:線上分自媒體投放和廣告投放,線下是門店和婚博會。單個客戶300元左右,最高1000元左右,也分渠道,像自媒體、私域會低一點兒。比如,小紅書、微信朋友圈獲客最舒服最精準。
小紅書過來的人基本一年之內要辦婚禮,消費能力也較高,成交均價9000元以上。
小紅書上帖子有很多是客人在發,拍攝完成當天我們會盡快精修幾張照片及時給到客人,讓客人抓住當時的感受發帖。而微信朋友圈的推送只有當用戶關注到婚紗攝影時才會收到,來的也都是精準客戶。
見實:抖音、快手做了嗎?
Franky:也有做,但這些是有待考慮渠道,數據總量很大,但轉化率太低不到20% 。且成交價格也較低,8000元左右。在抖音、快手對我們來說更多是增加曝光度。
見實:婚博會上,怎么確認目標用戶?
Franky:這和展前宣傳有關,婚博會涉及到客人索票,索票之后大部分客人會去瀏覽婚博會展出的商家或產品,提前了解。同時,我們堅持做原創,自己拍樣片、做研發,每月研發費用10萬+。也因此吸引了很多客人,加上產品本身保證,每屆婚博會客人的坐滿程度也排在前幾。
客戶在婚博會平臺點擊之后會有客資留存,接著我們就能提前邀約客人進店參觀,這部分客人也有參觀滿意當下簽單的,還有的客人也會想再去婚博會轉一轉,這時我們也會安排專人跟客人做邀約互動。
另一方面,我們看重成交率,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幫助客戶認知品牌,在品質及后續服務保障上跟客人講清楚之后成交率相對會提高,婚博會上到我們成交率做到了14%-15%。
線下部分婚博會一年四次,我們都是全員出動,連設計也會下場。相比專業銷售來說,他們可能話術沒那么官方,但更人性化,更會包裝品牌,容易獲得信任。
見實:一年四次婚博會的營收額能占到年營收多少?
Franky:大概20%,這的確是增加營業額的好方式,但利潤點比較低,投產比僅1:3;一般純線上投產比能到1:5;而拉通后店內能達到1:7,拉通是指比如投入了1000萬,回來了7000萬,但其中僅靠投這1000萬可能就回了4000萬,還有3000萬是老客轉介紹等帶來的,整體投入產出較高。
我們正常門店均價在9000元往上,但婚博會均價會被拉低到8500元左右,和剛才提到的不專業銷售參與售賣有一定的關系,不過這也是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
見實:圍繞婚博會的展前邀約,如何讓用戶在眾多同行中最終選擇你們?
Franky:圍繞這些有一個關鍵詞是“真實”,要求銷售必須真實溝通,用誠心打動客人,能做到才答應,堅決不允許隨便承諾。我們深刻的知道前期包裝再好,當客戶到店之后只有保持真實才最靠譜。所以,我們每發一篇公眾號,都會提醒客人一定要親臨現場看一看、比一比。
行業也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客人會多家對比之后再做最終選擇,我們發現對比最終比的其實是拍攝基地,這一塊我們抓住了地理位置優勢,門店咨詢及整個拍攝都在北京南三環,客人來了之后所有流程都能看到,保證了前期門市進店成交率在85%以上。
見實:以婚博會為例與客戶溝通時有沒有標準策略?
Franky:當然。去婚博會之前我們基本會先培訓銷售把哪幾點講清楚,比如誰來拍,穿什么衣服,能拿走什么產品等。門市經理幫助現場成交、價格確定也是我們運營策略。一般由銷售跟客人介紹,滿足客人的基本問答,做好鋪墊穩住客人,價格方面的討價還價則由銷售主管、銷售經理決策,一般每3名銷售配1名主管,即3+1模式。
見實:整個團隊現在有多少人?是什么樣的構成?
Franky:整個團隊分為研發、企劃、電商、銷售、服務五大部門,一共200人左右。銷售團隊加起來也就三四十人,攝影師、化妝師、數碼師這類技術人員是占的最多的,能占到40%。
見實:團隊培訓有哪些可以遵循或參考的流程?比如化妝師和攝影師配合這塊?
Franky:攝影師和化妝師搭配都是固定組合,目前最短也有3個月的合作了,最高有5-6年。
我們每個月有一次小組互動,在一個類似于玻璃房的空間讓他們袒露心聲,指出對方在服務環節上的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不斷培養大家的默契和配合度。
見實:你們在做老帶新,或者禮服迭代、選片優化等服務過程中,有沒有一些總結?
Franky:拍婚紗照不像買賣商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我們更多算是一個造夢者,由客人的信任欣賞到產生訂單,這個夢能否實現、能實現到多少很關鍵。如果實現了50分、60分,客人感受度就不好,生意也不會好,如果實現了90分甚至更高生意自然會好。
還是那句話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事,答應客人的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也別亂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