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蘑菇車聯副總裁鄧志偉參加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主題峰會,發表主題為“單車智能+車路協同:多重冗余下的自動駕駛安全之道”的演講,分享了蘑菇車聯的技術路線以及商業化進程。他認為,車路協同是單車智能非常好的補充,可以提升信息交互的全面性和及時性,而這恰恰是自動駕駛安全的兩大關鍵因素。
蘑菇車聯副總裁鄧志偉論壇分享
此次主題峰會圍繞“自動駕駛與道路安全”的主題展開。“自動駕駛想要規模化落地,一定要先解決安全的問題。安全至上是自動駕駛的前提和基礎。”鄧志偉表示。
他認為,自動駕駛從邏輯上講很簡單,從技術上講卻很難。挑戰來自各個環節。歸類來看,自動駕駛要面對以下5大問題:我在哪、我要去哪、我周圍有什么、他們要去哪、我該怎么做。這其中包含大量涉及安全的難題。
比如“我在哪”這一環節,如果衛星定位信號丟失,像進入橋區、隧道,地下停車場等場景,在沒有高精定位輔助的情況下,車輛就會產生定位不準的問題;如果感知目標被遮擋、距離太遠,或者系統看到后不認識,無法識別目標,這將影響到“我周圍有什么”的判斷;第三是預測接下來這些交通參與者下一個時刻會在什么地方,即“他們要去哪”,如果系統無法識別目標,自然不知道其下一個時刻會在什么地方,或者分類錯誤,搞混靜態、動態事物、車輛類別,也會造成預判錯誤。
單獨依靠單車智能去解決這些問題會相當困難。比如車載使用的激光雷達,在遠距離識別等方面會遇到一些問題。假設一個激光雷達垂直分辨率是0.3度,一個1.7米左右的人,在100米開外其身上的識別點不會超過6個點。這意味著激光雷達很難判斷交通參與者類別。激光雷達已經是目前最為先進的車載傳感器之一。此外,大車遮擋、特殊天氣、逆光、“鬼探頭”等復雜場景均為自動駕駛安全帶了更多不確定性。
鄧志偉介紹,蘑菇車聯采取“單車智能+車路協同”方案,能夠實現路端、車端、云端的融合感知,幫助自動駕駛車輛獲取更及時、更全面的外部信息,做出更合理的決策,提升行車安全。這也被稱為“車路云一體化”自動駕駛系統。
“車路云一體化系統的優勢其實也是自動駕駛安全的兩大關鍵因素,第一個叫全面性,第二個叫即時性。”鄧志偉表示。
全面性上,車路協同是單車智能非常好的補充。第一,因為是俯視角度,路側設施不易受逆光影響;第二,路端設施是“上帝視角”,比如在大雨天氣時樓上看樓下的車輛仍然能看得比較清楚,且能看到更多容易被遮擋的交通參與者;第三,路側感知設備是靜止不動的,可靠性更高,且由于有遮雨的設備,極端天氣對其影響較小。
全面性也指信息交互的全面性,這同樣很重要。在蘑菇車聯自動駕駛系統方案中,信息交互包含車輛狀態交互、意圖交互,系統借此可以更加準確地判斷對應車輛下一時刻要去哪里。
在及時性上,蘑菇車聯采用了分布式架構,引入邊緣計算單元,端到端的延時只有20毫秒,全鏈路延時小于100毫秒,確保了車路云之間數據的即時互通。
在實際應用中,蘑菇車聯的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公交車已經實現了夜晚、早晚高峰、暴雨等復雜場景下的自動駕駛功能。
蘑菇車聯自動駕駛車隊
技術的領先優勢有利于推動蘑菇車聯商業化進程。今年3月,蘑菇車聯和衡陽達成協議,雙方合作項目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商業化項目;9月份,蘑菇車聯再與鶴壁達成3億元智慧交通車路協同項目合作,“衡陽模式”開始進入快速復制階段。蘑菇車聯城市級自動駕駛方案接下來將在江蘇、上海、湖北、四川等地陸續落地。
據了解,蘑菇車聯也是2021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的重點參展企業。其展示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公交車、清掃車、巡邏車吸引了廣泛關注。在大會配套的智能駕駛測試賽總決賽中,蘑菇車聯與40余支隊伍同場競技,并取得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