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環保遇到科技,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近年來,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迭代升級,環保行業的發展有了更多可能性。
2021年,海康威視面向環保領域提出數智融合新模式,主張從更全面、更精確的感知環境出發,持續推進新技術、新產品在環保領域的落地應用,以科技助力生態環境保護,守護藍天、碧水、凈土。
由感而治,構筑全域動態物聯網
一直以來,環境保護就是個復雜命題,生態環境要素眾多、污染物來源分布廣泛、污染成因機制復雜,傳統感知手段和局部治理往往難以有效解決一個地區的環保問題。
比如,某地大氣污染來源不僅有機動車排放,還有工業燃燒、生物質燃燒、工地揚塵、餐飲油煙等;不僅來自一次源直接排放,還有二次化學轉化和區域傳輸;如果無法對環境進行全面、精確的感知,對污染問題“一概而論“,重局部而輕系統,有效治理也就無從著手。
為此,海康威視基于多維感知優勢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積累,以視頻為核心,對自然生態環境展開立體化、全方位感知,并拉通多業務部門的感知數據,結合多維感知融合與智能動態分析,為有效環境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感知基礎。
大氣污染監測上,如VOCs(常見揮發性有機物)監測技術可遠距離、無接觸、精準監測分辨空氣中甲烷、乙烯等400多種常見的企業排放污染物,可見光煙霧識別技術和熱成像技術則能夠有效識別露天焚燒秸稈等現象,類似技術能夠幫助管理者精確辨別污染物,進而有源可查,有據可依,展開針對性治理。目前,海康威視空氣監測技術與監管系統已在山東濟寧、山西晉城、呂梁、寧夏石嘴山等多個地區落地應用。
基于道路機動車排放模型和算法,海康威視還可智能監測機動車黑煙排放,結合車輛/道路大數據、可視化和GIS等技術,實時計算機動車排放濃度分布場,助力交通運輸行業碳達峰、碳中和。
水環境監測方面,基于水污染動態管控難、追溯難等問題,通過搭建高光譜技術和化學檢測的多維動態感知網絡,形成監測、告警、溯源、處置、評估的業務閉環。如今,湖州、贛州等地已出現了海康威視水質監測產品與平臺的“身影”,水源污染物監測,污染擴散預警、污染源追蹤、污染規模評估等一目了然。
面向企業固廢危廢監管,海康威視則發布了“固體廢物全生命周期智慧監管平臺”,利用全過程數據動態采集和智能分析預警,實現固體廢物的“事前監測預警、事中監管處置、事后溯源防范”,輔助監管部門對涉廢企業進行可視化管理,有效防范固廢在生產、轉運、儲存和處置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帶來的土壤、大氣污染等環境風險。
在生物多樣性監測、全景綜合管理等方面,海康威視也持續助力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如今,在中國三江源,南非卡里埃加自然保護區、干斯拜APSS保護區等地均鋪設了視頻監測系統,對藏鈴羊、犀牛、企鵝等珍稀動物展開大范圍、全天候的保護與監測;在昆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海康威視充分利用高清視頻、AR、AI、傾斜攝影等先進技構建了完善的自然保護區管理技術體系,成為林草植被保護的科技屏障。
持續創新,跨越全光譜科技新品
在“由感而治”的基礎上,面向當今更加精細化、常態化的環保管控需求,海康威視持續推出激光檢測、紅外熱成像、氣云成像、黑光成像、X射線等技術應用的多款創新環保產品,深度結合不同業務場景形成了諸多特色應用,助力環保工作更高效、更精準地開展。
大氣環境監測領域,有高光譜氣體成分和泄露監測儀、大氣氣溶膠(顆粒物)激光雷達等創新產品;水環境監測領域,高光譜水質監測儀突破傳統監測方法的局限,向更多應用場景延伸;此外,專業遠距離(15Km)攝像機、超級透霧攝像機、防抖攝像機、深夜弱光環境下的黑光全彩攝像機、全彩水下攝像機等產品,也被創新應用于生態環境智慧監管中,實現對自然環境的24小時“值守”。
其中,如高光譜水質監測儀,基于“不同物質對可見光反射的波段和頻譜不同”的原理,可在20秒內實現水中葉綠素、總氮、總磷、透明度、COD、氨氮等十多種指標的非接觸式原位在線監測,同時還提供地基安裝或無人機掛載兩種方式,實現水域水質反演,掌握水質狀況、時空分布和變化趨勢,為水污染預警溯源和長期水質達標管控提供支撐。
如今,不止全光譜產品,海康威視人工智能技術在視覺領域的落地也持續推動環保智慧監管水平向前發展。海康威視的AI開放平臺,只需要利用少量圖片素材,就能訓練出針對不同環保場景的智能識別算法,其中廢氣排放識別、廢水泡沫識別等算法也已進入不同細分領域,在實際應用中變得越來越“聰明”。
隨著各類前沿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持續深耕,數智融合環保模式將持續迭代升級,服務于更多環保領域與環保工作者。海康威視也在持續探索更多新技術在環保領域的落地應用,讓科技創新能夠真正在環保行業用得上,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