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蘇談彬公眾號(ID:sqypggs),作者:蘇談彬,授權轉載發布。
公開課,在線教育機構最常用的招生手段之一。
通過在線上舉辦免費直播課,吸引意向學員報名,然后課堂上,老師講課的同時,極力推銷付費課程,最終實現用戶的轉化付費,這個招生效率非常高效。
然而,公開課不僅要求老師課講得好,還需要這位老師具備很強的銷售能力。
所以,盡管這一招有奇效,但是能把這一招玩得轉的教育機構并不多。
事實上,當我觀看了市面上很多公開課之后,發現這些公開課都大同小異,乏善可陳,老師在課上一般只會實實在在講干貨,根本沒有課程銷售的能力。
——直到我遇到了跟誰學的公開課。
跟誰學的公開課完全是另一種景象:
老師在課上既是老師,又當銷售,賣起課來十分拼命,一堂公開課動輒兩三個小時,講干貨的部分最多也就一個小時,剩余全部時間,幾乎都是在賣課,可謂全程高能。
有朋友曾私下告訴我,跟誰學的一堂公開課,最高曾達到超30%的轉化率。要知道,這可是 0 元向 3000 元轉化,能達到這個數字,這非常驚人。
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我報名了跟誰學的公開課,發現這些公開課盡管在內容上有所不同,但是總體框架都是類似的,很顯然,這些老師都經過了跟誰學的官方培訓。
拿我最近報名的小學數學課舉例,一堂完整的公開課,往往就包含以下 4 個環節。
預熱環節、破冰環節、授課環節和家長課堂環節。
這 5 個環節相當于跟誰學公開課的總體框架,可以說,跟誰學的任何一堂公開課都是由這 4 個環節所構成。
所以,本篇文章就將從這 4 個環節入手,對跟誰學的公開課展開全面拆解,帶大家看看轉化率超30%的公開課,這背后都有哪些用戶轉化的套路。
01
預熱環節
在公開課開始前 15 分鐘,助教老師會單獨私聊每一位報名學員,讓他們提前進入直播間。
此時,為了避免由于等待時間過長,造成用戶流失,直播間會播放一些和課程相關的視頻片段。
這些視頻或者是一些親子相關的影視作品,或者是一些教育相關的綜藝節目,或者是一些大學宣傳片。
比如,我參加的這門小學數學課,在開課前 15 分鐘就給大家播放了北京大學的宣傳片。
通過這部宣傳片,一方面讓正處等待中的家長和孩子有事可干,避免他們由于等待,離開直播間;
另一方面也燃起家長和孩子對名牌大學的向往,從而激起孩子的學習提升欲望,這就為后續的正式上課,以及用戶轉化都做好了預熱和鋪墊。
助教老師這時也適時在討論區發起了一個話題,讓家長們討論自己所向往的好大學。
正在等待上課的家長和孩子,紛紛參與話題互動,討論區一時間十分熱鬧,為后續的正式上課營造了良好氣氛。
02
破冰環節
宣傳片播完之后,老師打開直播間攝像頭,開始正式上課。
由于學員和老師第一次見面,大家互不熟悉,這時候就需要一個破冰環節,來迅速拉近老師與學員之間的距離。
這位老師首先采取的一個做法,就是給大家表演一個有趣的數學魔術。
1、表演魔術,埋下懸念
魔術很簡單,隨機連麥一位學員,讓他確定自己的生日數字是否在下面這幾張卡片上,然后,等到這位學員將所有的生日數字全都確定完之后,老師立馬猜出這位學生的生日日期。
在公開課剛剛開始,大家都還沒有進入上課狀態之時,老師并沒有上來就講課,而是先來一段好玩的數學魔術,寓教于樂,這就一下吸引了學員的注意力,增強了課堂趣味性。
更妙的是,當吊起學員好奇心之后,老師接下來宣布,將在下一節課向揭秘這個魔術的數學原理,這就相當于給大家埋下一個懸念,保障了下一節課的到課率。
2、自我介紹,樹立權威
接下來,魔術表演完,老師開始進行自我介紹。
學歷,是家長為孩子選老師最為看重的東西。畢竟,如果老師自己都沒有一個優秀的學歷,又拿什么來說服家長自己可以教好孩子呢?
因此,老師會首先介紹自己的中科院碩士學歷,并且還不忘向大家科普中科院的院校實力,重點強調在近期的一次全球科研實力排名中,中科院力壓哈佛北大清華,排名第一。
除此之外,老師還會介紹自己所獲得的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榮譽頭銜——包括小升初命題人、跟誰學 2019 年優秀教師等等等等。
有了中科院,以及各項榮譽頭銜的背書,這就給大家樹立了在數學教學領域的權威形象,也使得大家對接下來的上課內容充滿期待。
接下來,老師還會向大家傳遞一個觀念:優秀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
并順勢介紹起,自己在 16 年的從教生涯中,也培養出了很多比自己更優秀的學生,其中很多人都考上了清華北大,收獲了比自己更好的學業成就。
潛臺詞就是告訴各位家長:“讓孩子上我的課,讓他跟著我學數學,他以后會收獲比我更優秀的學業。”
以上就是破冰環節,這一環節用時較短,總共約 5 分鐘。老師通過表演魔術、自我介紹,拉近了與用戶的距離,樹立了權威,初步獲取了用戶信任,這為后續的正式上課,做足了鋪墊。
03
授課環節
當做完自我介紹,老師就開始正式講課了。
這一環節不適宜拖得太久,否則用戶肯定等不及,畢竟用戶報名課程是來學習知識的。
因此,老師在這一環節全程都在給大家講解知識點,并沒有太多用戶轉化的套路。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在公開課的內容方面,老師通常會圍繞某個實用的小知識點來展開。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就是可以利用較短的時間,就能把這個小知識點講解透徹,學員聽完也能透徹掌握該知識點,產生較強的獲得感,從而產生報課意愿。
拿這節小學數學課舉例子,老師通過 5 道例題,分別從不同角度,向學員講解假設思維在解題中的妙用。
整節課聽下來,這位老師把假設思維這一知識點,講解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筆者作為一名臥底,聽完都不禁由衷贊嘆,覺得十分精彩。
市面上有些機構也都開設公開課,也都希望通過公開課來實現大量招生,但是和跟誰學比起來,這些機構公開課的效果往往相差甚遠。
老師本身資歷較淺,不具備課程銷售能力,這是一個重要原因,此外,有些公開課所講的內容有時過于宏觀,不夠具體,學員學完之后感覺“有點水”,沒有獲得感,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跟誰學的公開課都會有一個明確的課程主題,如,這節小學數學公開課的主題:假設思維秒殺難題。
學員聽完公開課,會切實學到假設思維這個實用的解題技巧,學員感覺學有所獲,這無疑就會對后續的用戶轉化起到很大的助力作用。
04
家長課堂環節
講完知識點之后,就到了以家長為主角的家長課堂環節,這是這堂公開課的主體部分。
畢竟,孩子是否報課最終還是取決于家長,所以,這一環節是用戶轉化的重頭戲。
那這一環節,都有哪些用戶轉化的套路呢?
老師會首先發起一個叫做“親子大PK”的趣味游戲。
1、親子PK,完成過渡
親子大PK,游戲規則極其簡單。
老師首先會讓孩子把家長叫過來,等到所有家長來齊之后,老師會給大家出一道數學題目,讓家長和孩子比賽,看誰做題做的快。
這就是親子大PK。
看到這,可能有不少人就會有疑問了,直接轉化家長付費不就得了,為啥還要先發起這樣一個活動?這個活動有啥意義?
實際上,這個活動非常巧妙地起到了過渡的作用,不但有必要,而且不可或缺。
試想下,在上一環節中,老師共花費了 50 分鐘來給孩子講解知識點。
毫無疑問,在這 50 分鐘內,孩子才是主角,家長此時大都已經離開直播間,去忙活自己的事情了。
但到了家長課堂這一環節,主角從孩子變成了家長。
所以,這時就需要一個理由,把家長們再次拉回到直播間,順利完成主角的切換——而“親子大PK”就完美地提供了這個理由。
等到親子大PK結束后,老師會讓孩子們離開直播間,讓家長留下來繼續聽課。
從這時候起,老師將正式向家長們施加多重套路,進行最直接的用戶轉化。
2、挑明問題,營造焦慮
欲要賣米飯,先使其饑餓。因此,賣課第一招就是要挑明問題,營造焦慮。
老師會首先指出孩子學習所面臨的問題,然后進一步放大這個問題,促使家長們對這個問題重視起來。
從銷售心理學上講,這個過程就是在向家長們制造心理缺口,讓他們產生購課動力。
拿我報名的這門小學數學課舉例,老師首先開宗明義,挑明問題——孩子只學習課內知識,是無法應付擇校考和分班考的。
然后放大問題——擇校考和分班考,又分別決定著孩子能否上名校,能否上重點班,所以這個問題家長們需要重視起來,這關乎孩子未來的學業發展。
為了進一步增強說服力,老師更是會直接亮出真題,一道一道分析。
讓家長們明白,這些真題所考察的知識點都不是在課內能學到的。
這樣一來,各位家長就開始重視和焦慮,并開始期待老師提供解決方案。
3、提供方案,推銷課程
問題被挑明之后,緊接著,跟誰學的老師放出賣課第二招,就是提供解決方案,推銷課程。
“既然孩子只學習課內知識,沒法應對擇校考和分班考,那家長們應該怎么辦?”
這時候老師就開始介紹自己的課程了。
首先,老師會分析歷年真題,分析出每道題所考察的知識點;
然后,將這些知識點結合自己課程的大綱一一對應起來;
最后,來向各位家長說明——擇校考試和分班考試所考察的知識點,我講的課程里都覆蓋掉了,孩子只要報名我的課程,就足以應對擇校考和分班考。
提供解決方案還不夠,為促使家長下單,老師還會向家長做出承諾。
老師會聲明,自己的課程是市面上最貼近小升初體系的課程。
并且作為命題人,老師還會進一步透漏,課程曾多次命中考試原題,這無疑會對家長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4、用戶證言,增強信任
提供解決方案還遠遠不夠,為進一步打消家長疑慮,跟誰學祭出第三招——用戶證言,增強信任。
跟誰學的老師會反復列舉以往所教過的那些優秀學生。
貼出他們的好評,介紹他們的成功故事,以此來展示自己的教學成果。
有的老師則更加高明,他們不僅展示聊天記錄,還會播放學員錄制的好評視頻,相對聊天記錄而言,視頻無疑更加真實,同時也更能打動各位家長。
5、制造稀缺,促成下單
跟誰學的最后一招,是通過各種限時限量的優惠策略,制造稀缺,促成用戶下單。
課程內容介紹完畢,老師公布課程價格,原價 3288 元,優惠價 2888 元,只有 20 個優惠名額,此外,老師還會向大家強調報名課程所贈送的福利。
比如,老師會向大家展示報名課程后會得到價值 1976 元的知識寶典,以及 30 課時的直播課等福利,通過這些附贈的福利,帶給用戶超值感。
同時,在隨后的銷售過程中,老師還會反復向大家強調目前剩余的優惠名額,以此來營造緊張氣氛,增強用戶緊迫感,促使用戶下單。
此外,為了讓家長們爽快購課,跟誰學還會降低用戶的付費門檻。
具體做法是向家長展示跟誰學的承諾書,說明如果對課程不滿意,家長隨時可以退費,就算學到只剩下一節課,也可以退費。
這樣一來,用戶的購課意愿就被徹底激發出來了。
那么,怎么買課呢?
在細節方面,跟誰學也做得非常好。
老師在課上會給家長展示了非常詳盡的買課步驟。
有些家長可能不太熟悉手機操作,經過老師的一頓指導,這個問題也迎刃而解。
小結
聽完跟誰學的公開課,我認為跟誰學能夠成為國內首家市值突破千億的在線教育公司,不是沒有道理的。
至少,跟誰學的公開課在我看來,是目前在線教育機構里面做的最好的一個。
當然,這更多和跟誰學所奉行的“名師策略”有關,和跟誰學合作的老師,大部分都是業內名師,這些老師本身就極富魅力,且自帶流量。
這一點其他機構有點學不來。
因為其他機構大多奉行“教研為王”,通過將教研標準化,最大程序降低老師對機構的影響。
這兩種路線,各有千秋,孰優孰劣,不好判斷。
最后,給文章做個總結。
跟誰學一堂公開課共計用時約 150 分鐘。
這其中,預熱環節 15 分鐘,破冰環節 5 分鐘,授課環節 50 分鐘,家長課堂 60 分鐘,剩余時間則是老師和學員的答疑互動。
先是在預熱環節,給大家播放與課程相關的視頻片段,為正式上課以及用戶轉化做好鋪墊;
然后在破冰環節,通過表演魔術和自我介紹,吸引學員注意力,樹立權威形象;
接下來,通過在課堂上講解實用知識點,使學員產生較強的獲得感,認可老師的授課能力;
最后,通過開設家長課堂,對家長施加多重套路,進行集中的用戶轉化,促成下單,這一部分的套路,可總結為:
1、親子PK,完成過渡
2、挑明問題,營造焦慮
3、提供方案,推銷課程
4、用戶證言,增強信任
5、制造稀缺,促成下單
跟誰學公開課的用戶轉化,大抵如此。
當然,一個合適的用戶轉化策略,一定是基于自身業務目標、定位和現狀逐步探索出來的,盲目照搬不可取。
最后,希望你能從本文中有所收獲。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