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NEC中國研究院聯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大一附院)消化病院在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上發布了基于自行研發的最先進圖像識別技術的“人工智能輔助內鏡檢查質控系統”。該系統從2800余項參選新技術中經過六輪專家評審與甄選后,成功入選了《2021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百項國際技術交易創新項目榜單》。
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作為2021中關村論壇的重要板塊之一,聚焦高質量科技成果項目、以及新技術新產品新需求,邀請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家國際技術轉移機構、40余所國內外知名高校參會,來自海內外眾多領軍企業、獨角獸、高成長企業、金融投資機構、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代表共同參與對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項目落地。
NEC中國研究院研究部長張霓進行路演
在9月27日召開的“新技術新產品首發與推介大會—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專場”上,NEC中國研究院對新研發成果“人工智能輔助內鏡檢查質控系統”進行了路演。該系統是NEC中國研究院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病院合作研發的成果,可對內鏡檢查規范中的必查點位進行精準識別,確保必查點位的全覆蓋,輔助內鏡醫師高效完成內鏡檢查,大幅降低由于內鏡漏檢導致的早癌漏診。同時,該系統對操作規范性(點位順序、平穩度、進退鏡時間等)能實時反饋,并自動完成檢查后的操作質量分析,顯著提高低年資醫師的內鏡檢查操作水平。國內首創的基于微信小程序的質量評估分析功能可實現醫院對科室的內鏡檢查質量進行可量化、可視化管理。
NEC中國研究院研究部長張霓對媒體表示,該系統的研發基于真實臨床數據,采用了NEC中國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對錯誤標簽自動更正學習等多項核心技術,實現業界最高性能的內鏡點位識別精度。部分研究成果已連續2年在醫療人工智能領域頂會MICCAI(※)上發表。依托研究團隊在視覺AI以及系統開發的技術實力,該系統實現在醫院的輕量化部署,滿足大規模應用的需求。
此項研發成果目前在業界處于領先水平,相信通過商業化開發及市場落地,一定會為提高我國消化道早癌篩查及早期診斷率做出巨大貢獻。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 Assisted Interv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