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天,12個P2方艙移動核酸檢測實驗室,近百萬支收樣總管,180+核檢工作人員,70+江體后勤保障團隊,648小時的堅持……8月18日,位于江寧體育中心南廣場的江寧方艙基地獲準拆除。
大約2個月前,祿口國際機場9位工作人員確診新冠,拉開了南京抗疫大戰的序幕,祿口機場所在的江寧區第一時間在江寧體育中心策劃建設了江寧方艙核酸檢測基地。
而在3個月前,江寧體育中心停車場已經完成了捷停車·云托管和云停車的升級改造,以停車場無人值守模式加碼防疫布控。
物聯云化加速車場升級,云托管模式提升車主體驗
南京江寧體育中心,是南京市江寧區政府為了迎接2005年第十屆全運會而建設的多功能現代化的綜合性體育設施,擁有體育場、體育館及運動訓練館等場地設施,機動車位達500個。升級前,該項目就已在使用捷順科技的智能硬件設備以及捷停車智慧停車服務。
為了提升停車場效率,優化對周邊居民的服務質量,同時為停車場的運營管理添加無人化的防疫運作機制,江寧體育中心對場館停車場的4進5出共9條車道完成了捷停車·云托管服務的全面升級,并采用了云停車等最新物聯云解決方案,打造了全新“輕便高效”的無人值守智慧停車場。
1.免服務器部署,物聯云化輕裝上陣
在云停車“物聯云化”的模式下,設備應用了免服務器部署方式,直接上云,無需前端電腦服務器,無需中轉調試,免挖溝、少布線,達到輕量簡潔、快速交付的效果。
云端運維還支持遠程24小時運維,遠程調參,無感升級,可以做到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全方位保障設備運行正常穩定,減少和避免因施工升級帶來的出行困擾,提升車主的滿意度。
2.前端100%無人值守,服務更細致
捷停車·云托管配備的車場智能設備,以99.9%的高精度車牌識別率,秒速識別車牌,如果遇到異常情況,AI超腦會快速進行車牌二次識別、云端糾錯;無牌車車主只需要掃一掃控制機上的動態二維碼,出入停車場便毫無障礙。
升級后的停車場也支持多樣化支付,離場前可以掃停車場內布置的繳費碼,提前繳費,15分鐘內免費離場;也支持付款碼被掃支付,比傳統的出口掃碼支付效率高一倍以上;開通了無感支付功能的車主,甚至可以享受不停車抬桿離場的快捷體驗。
因為云托管車場都會配備云端坐席系統,停車場出入口不再需要崗亭服務人員,車主遇到問題僅需要點擊設備上的呼叫按鈕,接通7×24小時云端專家坐席人員,通過遠程視訊對講,快速處理問題,遠程抬桿放行;
假如車主沒發現遠程呼叫協助的功能時,云端坐席還可通過實時環境監控主動介入,保證讓每一位來往車主得到應享的細致服務。
如果遇到事故或故障等低概率的極端情況,全天候監控的云端坐席也會在監測到之后,第一時間通知車場應急巡邏崗人員進行現場處理,避免此類事件造成出入口堵塞乃至癱瘓。
線上化、智能化、無人化,創新服務價值,省力又省心
位于江寧大學城正中央的江寧體育中心,區域內活動人口可達35.65萬人,承載著促進周邊居民健身習慣的養成,提升居民體育健身意識的作用。如無疫情爆發,日常情況下其停車場每月需服務超過10萬多車次,人車流量巨大。
因此,在當下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江寧體育中心提供停車服務的時候也很注重無人化的防疫運作機制。而以線上化、智能化、無人化為特色的捷停車·云托管服務,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就有著先天優勢。
一方面,這種以云托管的24h在線客服代替線下崗亭人員進行車場出入口服務的機制,既能展現智慧車場的運行效率和場館管理的服務品質,亦可通過減少人員接觸,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從而保障車主和車場管理人員雙方的人身安全。
另一方面,停車場管理人員可通過智能化的遠程辦公與移動端管理,實現所有車場軟硬件、數據的集中管控與業財一體化。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可以在PC端與移動端查看相關數據報表,開展移動辦公,車輛進出管理更智慧高效,也更便捷安全。
同時,江寧體育中心停車場也升級了線上月卡服務。有需要的車主可以用手機操作,隨時隨地辦理月卡延期,免去親自到場線下辦理的麻煩;車場方相關工作人員只需要“在線受理、一鍵審批”,還可以根據實際運營需求調整月卡續費模式和套餐設置,大大地優化了運營管理流程,高效便捷。
更令人驚喜的是,江寧體育中心還將很快上線捷停車“租車位”服務,為周邊38個住宅小區、15所大學、15所中小學的居民群眾提供便民利民的錯峰共享停車服務,緩解周邊區域停車難。周邊居民可以按需購買不同時段的閑置車位,以滿足自己日常的停車需求。
以科技代替人工,創新車場服務價值。捷停車·云托管服務方案通過捷順&捷停車全自研核心技術,搭建出業務全流程一體化服務平臺,為江寧體育中心打造出一流的無人值守智慧車場,實現車場運營服務閉環,省心又省力。
除了江寧體育中心,捷停車·云托管已經在南京落地了多個標桿項目,如五臺山體育中心、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商茂世紀廣場、天豐大廈、納科汽車創意園、寶隆時代廣場、金寶裝飾城等等……幫助停車場管理方實現了降本、提效、增收的基本管理需求,提升了運營效率和管理效率,有效助力科學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