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營銷看克(ID:yingxiaokanke),作者:加一,授權轉載發布。
近期,Facebook站在了風口浪尖。由于Facebook放任仇恨性言論在平臺上發布,且未做任何標簽處理,導致多個品牌,如聯合利華、Verizon、星巴克、可口可樂紛紛暫停在Facebook的廣告投放。
這次品牌暫停投放社交平臺的現象,讓我們開始思考,品牌和社交平臺,到底是怎樣一種關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還是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01.
社交平臺是品牌的種草地、
流量收割地
在新媒體時代,各大社交平臺早已成為用戶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各大品牌迅速反應,將社交平臺作為線上營銷的主陣地。社交平臺,成為了品牌的種草地和流量收割地。
談及對于各大社交平臺的利用,不由得讓人想到美妝界的“國貨之光”——完美日記,這一品牌在社交營銷上做到了極致。完美日記的大部分品牌營銷,都集中在各大社交平臺之上。
在微博上,完美日記結合平臺特點,用“明星+KOL+熱搜話題”的方式吸引用戶進行種草,完成流量收割。首先,完美日記選擇了多位人氣偶像,比如賴冠霖、朱正廷、羅云熙、張顏齊等等,作為品牌不同系列的代言人,#朱正廷完美日記#、#羅云熙完美日記#話題瀏覽量分別達7. 2 億和3. 4 億,帶來了粉絲效應,為品牌擴大了受眾群體,提升了用戶對品牌的好感度和忠誠度。同時,完美日記還聯合多個KOL共同造勢,擴大品牌聲量。
除了微博,完美日記還在私域進行布局,多維運營。在小紅書上,完美日記也打造了一套“明星帶貨+美妝博主試色+素人筆記”的模式,引導用戶完成種草。截至目前,完美日記的小紅書官方賬號粉絲量已經達到了196. 6 萬,獲贊與收藏更是高達328. 5 萬。
在微信公眾號上,完美日記以微信群+朋友圈+小程序的方式,將小紅書上的粉絲引流至微信,自建IP小完子,對粉絲進行精細化運營,將粉絲圈如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并且通過小程序直通淘寶直播,借助直播與粉絲進行互動,了解粉絲需求,從而對社群進行精細化運營,完成粉絲的消費轉化,同時提升留存和復購,將私域流量成功變現。
如今,完美日記還將小紅書模式復制到了抖音、快手等平臺上,玩轉各大社交平臺。消費者通過在微博、微信、小紅書等渠道獲取資訊,完成種草,再到完美日記公眾號完成購買,形成了一個種草到拔草的完整閉環。
社交平臺作為品牌種草地和流量收割地的作用,在完美日記的社交營銷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但是,即使這樣,如果社交平臺出現了原則性的錯誤,品牌依然會對平臺進行冷處理。比如這次,Facebook放任仇恨言論在平臺上發布,多個品牌選擇了暫停在Facebook上的廣告投放,這些品牌中就包括因此登上熱搜的可口可樂公司。
雖然暫停在Facebook上的廣告投放會降低品牌在這一平臺品牌的曝光和聲量,但是可口可樂公司通過官方渠道高調宣布暫停廣告投放所產生的品牌曝光,以及社交媒體的集體關注所產生的熱度,也讓這次的官宣成為了一場大型廣告。可口可樂公司所表達的不愿意贊助暴力或偏執言論的態度,更使得品牌形象令人尊敬,體現出品牌的社會責任心,提升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
這些品牌在Facebook上暫停投放廣告的行為,并不是對于社交平臺作用的否認,更多地代表著品牌承擔社會責任的姿態。這一行為,同時也為品牌獲得了更多社交媒體的關注和曝光。從品牌形象和社交營銷層面上來講,或許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02.
品牌入駐豐富社交平臺內容生態
吸引更多品牌投放
近幾年,隨著釘釘、喜茶、海爾等品牌在各大社交平臺的相繼出圈,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重視社交平臺的營銷布局。
品牌藍V的運營,是品牌營銷中很重要的一環。品牌藍V通過多樣化的內容,為品牌搭建了更為完善的線上營銷渠道,同時也豐富了各大社交平臺的內容生態。
2019 年,微博品牌藍V入駐突破 150 萬;截至 2020 年 3 月底,抖音品牌藍V數量突破 100 萬;快手商家號用戶超過 60 萬。
今年新品推出的宣傳節點上,Vivo在抖音平臺,結合當下熱點和話題發起了話題創作活動。設置獎勵機制,鼓勵用戶以指定產品作為主要創作元素進行內容的產出。其中,#vivox50 系列#話題的總播放量超 10 億次,多個視頻點贊量超百萬,用戶分別以超感光夜攝、5G技術以及專業防抖技術等產品賣點為主題拍攝短視頻,其中不乏優質內容,這樣的優質內容不僅宣傳了產品的賣點,拉近了用戶與品牌的距離,還傳遞了品牌的價值觀,擴大了的影響力,提升了用戶互動,豐富了平臺的內容生態。
品牌營銷不僅能豐富平臺的內容,同時也能體現社交平臺的商業價值。因此,各個平臺也在通過各種方式吸引更多品牌入駐,展現其自身的營銷價值,以提升平臺的商業價值。
今年,由于疫情大多學校和企業都采取了線上辦公和線上教學的方法。作為“天選之子”的釘釘,在這個時候,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在“停課不停學”的情況下,釘釘為學校免費開通了視頻上課、在線點名等功能。這些功能,也導致了學生在應用商店惡意刷低分的現象。
針對這一情況,釘釘在B站發布了《釘釘本釘,在線求饒》的鬼畜視頻,創造了2579. 6 萬的播放量,實現了口碑和流量的雙重逆襲,傳遞了有趣、好玩的品牌形象,在B站成功出圈兒。
這次釘釘在B站的出圈兒,也讓更多品牌意識到B站的營銷價值。前期入駐社交平臺,布局營銷的品牌,往往能夠獲得先發優勢。但這并不代表后入場的品牌就沒有機會。未來,社交平臺的營銷價值會被更多的人所看到,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品牌也會反向助力社交平臺,豐富其內容,為之吸引更多商機,實現商業價值的增長。
但是同時,一旦品牌對社交平臺失望,那么品牌為社交平臺所帶來的商業價值也會反噬平臺。比如這次的多品牌暫停在Facebook的廣告投放事件,給Facebook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各品牌響應人權組織呼吁,暫停在Facebook上投放廣告,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讓Facebook陷入了一個十分被動的局面。Facebook不僅失去了曾經品牌投放廣告的收入,很多品牌還停止了在Facebook上的更新,讓Facebook作為一個重要的社交營銷場,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據彭博社報道,受放任仇恨言論的爭議和品牌抵制的影響,Facebook股價在 6 月 26 日收跌8.3%,市值蒸發 560 億。
因此我們也能夠得到結論,品牌對于社交平臺的賦能,在某些情況下,也會成為反噬社交平臺的“魔爪”。
03.
結語
從可口可樂公司暫停在Facebook上的廣告投放我們可以看出,品牌并不是不需要社交平臺。
這些品牌雖然暫停了在Facebook上的廣告投放,但是在其他社交平臺,例如在國外的Twitter以及國內的微博、B站等社交平臺的曝光卻沒有減少,這證實了社交平臺對于品牌的重要性。
同時,社交平臺也需要品牌對其商業價值的反向賦能。離開了品牌在平臺的廣告投放,Facebook市值下滑,也從反面證實了品牌和社交平臺的商業價值密切相關。
品牌和社交平臺,是一個互相成就的關系,二者可以互相賦能,共同成長。在社交平臺賦能品牌,為之進行流量收割、用戶種草的同時,品牌也反向賦能社交平臺,為之增加內容多樣性,提升其商業價值。
我們要知道的是,單打獨斗做不好營銷。在未來,品牌營銷和社交平臺會越來越密不可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發展過程中,只有把握好品牌和社交平臺的關系,將之應用到實踐中,才能夠更好地進行營銷,達成品效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