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科院舉辦的2021中關村論壇“碳達峰碳中和科技論壇”,多位專家聚焦碳中和科技創新路徑,就如何形成全面支撐我國實現碳達峰目標及碳中和愿景的技術體系進行了探討。隨著“雙碳”新形勢下能源可持續標準的逐漸提高,國內兩輪車市場的用電現狀亟待調整升級,10月11日,愛換換能源有限公司在杭州舉辦了“智換未來”2021年品牌戰略發布會,為兩輪電動車的智能換電模式提出能源永續新路徑。
換換首席執行官兼總經理王志華
發布會上,換換CEO王志華從補能方式的議題,提出了關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探討。他指出,在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一些矛盾格外突出:“一方面,在一些汽車發展較快的大城市,尾氣污染已經上升為大氣的主要污染;另一方面道路擁堵,交通緊張。行車不暢,出行效率低下,事故頻發的現狀下,為了城市環境及安全考慮,國家鼓勵新能源車發展。”
隨著兩輪電動車行業在中國市場開始高速發展,目前電動兩輪車社會保有量已接近4億輛。然而現在市場上廣泛使用的鉛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低、體積質量大、淘汰速度快,廢棄電池對于環境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都是一大阻礙。在此情境下,兩輪電動車的充電模式無疑是亟待能源轉型的一大切口,對于城市出行的綠色模式都將有深遠影響。
換換推出的智能換電體系,就為能源永續帶來了新出路。在電池研發上,換換采用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遠高于普遍使用的鉛酸鐵鋰,續航力也是傳統充電模式的2倍以上,更長的電池壽命等于更少的資源浪費,同時換換電池100%回收解析后再利用,對環境友善的綠色設計,為新能源技術的推廣提供了彎道超車的可能。而換換設計的分散式電網架構,也有助于實現最高效的能源管理。
換換智能換電站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已成為國家的重要戰略議題,換換在碳排放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在其所搭載的Gogoro Network平臺網絡上,每天有超過28萬次的電池在平臺上進行交換,累計電池交換超過1.7億次,所有車主累計里程達到32億公里,為二氧化碳總排放量減少總計2.6億公斤。據王志華介紹:“換換的服務經驗來自Gogoro Network,也是年度百大潔凈科技以及全球電動機車交換系統年度最佳的獲得者。”隨著換換的誕生,消費者的續航焦慮與使用成本大大降低了,由此極大推動了新一代綠色科技出行生活方式。
換換首席執行官兼總經理王志華
實現“雙碳”目標需要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涉及能源結構、工業交通、生態建設等各領域,迫切需要發揮科技創新在其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換換在發布會上介紹的智能換電模式,既在國內兩輪電動車領域引領了交通與科技的融合,也賦能了城市的綠色低碳出行,為城市的能源可持續發展指引新方向。
目前,換換已經在首個試點城市杭州8個大區完成建站45個,今年年底預計將完成80個站點建設。換電站主要分布在小區、寫字樓、商場、超市、便利店、農貿市場等,對于電動車出行人群來說,這些“都市核心區域”的換電站布局能夠滿足即時換電的需求。相信未來我們距離“碳達峰碳中和”的愿景將越來越近,清潔、綠色、能源永續的生活方式也將從兩輪電動車覆蓋到都市出行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