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頭條(ID:topwww001) ,作者:木易,授權轉載發布。
熱鬧的中國咖啡市場
被瑞幸帶起的咖啡消費狂潮,并沒有隨著它的退市而停息。
7 月 3 日,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以下簡稱Tims)浙江首店落地杭州,開業當天吸引了咖啡愛好者前去打卡,不少忠實粉絲光排了數個小時的長隊才得以品嘗Tims那極致的甜味。
沒想到僅僅時隔一周后,Tims咖啡又馬不停蹄地開出了自己的北京首店。
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還不到一年半,Tims的門店數量已經突破了 50 家,一個月平均開設的新店超過 3 家。這樣的速度雖說遠不如瑞幸夸張,但在眼下這個檔口也算得上是極為難得。
根據Tims中國CEO盧永臣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表述,Tims原定 10 年開設 1500 家門店的目標依然保持不變,今年計劃新開的門店數量為 100 家。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Tims的擴張計劃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還有了提速的架勢,Tims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就筆者看來,Tims之所以選擇在今年狂奔其實并不稀奇。
首先,瑞幸的退市,給了Tims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中國談咖啡,瑞幸或許是怎么都無法繞開的點,自 2017 年首家瑞幸咖啡落地以后,關于這個小藍杯的故事就沒有斷過。
發展近乎神速的瑞幸為所有的咖啡品牌打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同時也讓它們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而隨著造假事件引發的一系列風波,瑞幸不得不減緩自己擴張的腳步,這一舉動無疑讓其他的咖啡品牌們有了可乘之機。
趁著瑞幸正在休養生息,Tims可以以更小的代價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何樂而不為?
其次,騰訊的加碼,也讓Tims有了充足的信心。
今年 5 月,Tims中國宣布獲得騰訊投資,雖然未曾披露具體數額,但估計億級的資金支持應該是沒跑了,彈藥充足的Tims自然要加強自己的火力輸出了。
而除了充足的資金之外,背靠騰訊的Tims獲得好處還有更多,這也正是它敢于全面發力的真正原因。
除了錢,騰訊還能給Tims帶來什么?
Tims利用騰訊的生態,正在逐步架構起自己的發展脈絡。
作為加拿大的傳奇咖啡品牌,Tims原來走的其實是與星巴克相同的路數,也就是所謂的第三空間概念,主打的是到店消費。
但進入中國市場之后,也許是因為瑞幸的影響,Tims的戰略部署有了明顯的變化,也逐漸謀求起了線上空間,騰訊注資后更是明顯加快了這種變化。
今年 5 月初,Tims咖啡第一家Tims Go門店亮相上海,與大家印象中的Tims有所不同,這家門店舍去了第三空間的概念,主打的是到店自提和外送。
Tims目前也擁有了自己的微信小程序,用戶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來注冊會員、領取相應的優惠卡券以及完成支付。
只不過目前覆蓋的城市和城市中的網點還相對較少,沒有辦法很好的鋪開外送服務,但Tims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盧永臣在 5 月份對外披露投資時也曾表示,騰訊并不會具體參與到日常管理中,更多的是給予線上資源的支持,讓Tims能夠更好的觸及顧客。
在騰訊資源的幫助下,Tims可以更好的利用數字化工具完善自己的線上會員系統,在這一方面騰訊其實也已經有了先例。
2019 年 7 月騰訊便曾重金下注領投喜茶,而微信小程序便是喜茶的主要手段,喜茶CTO霈霖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小程序“喜茶 GO”用戶數超過 1000 萬( 2019 年 6 月),讓復購率提升了 3 倍,來自小程序的訂單量當時已占訂單總量的 40%。
在引入騰訊前的 2018 年,喜茶微信小程序“喜茶GO”就已上線。與其他線上零售商一樣,“喜茶GO”面臨如何將龐大流量轉化為有效客流的難題。而這在成為騰訊系一員后便迎刃而解。
憑借著騰訊系等多個線上端口的賦能,喜茶實現了全面的數字化升級,成為了最為炙手可熱的國產茶飲第一股,如今估值已經高達 160 億元。
借力騰訊的Tims也正在走曾經喜茶的路,而作為騰訊目前投資的唯一咖啡品牌,Tims的下一步或許就是全面實現互聯網化,依靠騰訊本身巨大的流量優勢、大數據分析能力完成自我改造。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Tims與騰訊之間或許還會發生更多的故事和交集。
Tims的“小紅杯”,能取代瑞幸的小藍杯嗎?
說來巧妙,Tims咖啡因為楓葉的造型和紙杯的顏色,素有“小紅杯”之稱,這與瑞幸的小藍杯頗有意思遙相呼應的意味。
在這個瑞幸退潮的時間節點,Tims選擇曝光騰訊融資,未嘗不是在彰顯自己想要補位瑞幸的野心。更有甚者還曾做出大膽猜測,Tims或許會成為瑞幸一直等待的那個接盤俠……
當然Tims目前的體量來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瑞幸也沒有那么容易放棄用這么長時間營造出來的基本盤,可這個言論也證明了Tims之心早已經路人皆知!
但即便Tims真正取代瑞幸的位置,Tims想要稱霸國內咖啡市場,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因為在中國咖啡市場這一條賽道上,它還有其他強大的對手正在虎視眈眈,并且有相當一部都擁有了強大的助力。
2018 年,星巴克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阿里旗下的支付寶、餓了么、盒馬等平臺都在全面為星巴克賦能;太平洋咖啡也已經成功華潤集團,發展勢頭也越發的迅猛了起來;而與星巴克在高端市場廝殺多年的COSTA,也已經被可口可樂收入麾下,繼續和星巴克打的熱火朝天……
Tims此時站隊騰訊在時機上并不算晚,可與這些早早在中國扎根的咖啡品牌相比還是略有不足,所以后續我們應該可以看到Tims蒙眼狂奔的姿態。
原本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隨著瑞幸的潮水退去,中國咖啡市場的戰爭或許會就此告一段落,可沒想到看似平靜的海水之下,卻是這樣的暗流涌動。中國的咖啡市場真正洶涌的諸雄爭霸,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拉開了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