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華控清交”或“公司”)宣布完成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老股東聯想創投繼續投資增持,中關村科學城、OPPO集團、迅策科技、中金公司、浦發銀行旗下浦信資本、華興資本、朗瑪峰資本、同創偉業共同投資。華控清交B輪融資的投后估值超40億人民幣,是國內隱私保護計算和數據流通技術領域的領軍企業。
華控清交是清華大學于2018年6月通過轉化姚期智院士和徐葳教授的科研成果而發起成立的,專注于研究、開發、建設和運營基于多方安全計算等理論的隱私保護計算和數據流通技術、標準和基礎設施的企業。前高盛全球合伙人張旭東先生出任公司的CEO;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徐葳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眾多清華姚班畢業生是技術研發骨干。
自成立以來,華控清交以推動建設數據流通基礎設施為己任,參加了《多方安全計算金融應用技術規范》等30多個行業標準的制定。發起和參加了包括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在內的多個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平臺和數據要素市場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實施,是目前唯一突破明文數據交易方式,把“新型”數據交易模式和平臺付諸實施的企業,在“新型”數據交易平臺的建設和運營方面積累了獨特的經驗。同時也是目前國內唯一成功在大型商業銀行上線運營企業級多方安全計算平臺生產系統的企業。在9月25日,公司在中關村論壇上和人民銀行旗下的成方金融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和樸道征信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此外,公司努力推動多種數據流通融合技術平臺間的互聯互通,竭力為國家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和發展服務。
公司發起股東,清華控股總經理趙燕來表示:“四十年前,姚期智先生基于“百萬富翁問題”提出了多方安全計算理論框架。十年前,徐葳教授學成回歸母校清華,加入姚先生創辦的清華大學交叉信息學院,開始對密文計算進行進一步的研究。2018年,清華大學為推動姚期智先生和徐葳教授的研究成果產業化,清華控股發起設立了華控清交。經過多年的工程化探索和實踐,今天華控清交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品級隱私保護計算解決方案,完成了從學術理論到社會應用的科技成果轉化過程,是清華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典型代表。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們希望公司在未來數據強國的建設中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早期股東,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總裁賀志強認為:“多方安全計算+區塊鏈+AI將誕生新形態的安全可信大數據計算平臺,將數據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使數據安全共享和融合計算成為可能。華控清交作為該領域的佼佼者,過去一年在多個重要行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未來,我們期待與華控清交一道,為‘打破數據壁壘、連接數據孤島’,讓‘數據可用不可見,使用可控可計量’賦能的新形態數據經濟貢獻力量。” 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創投高級合伙人宋春雨表示:“聯想創投2019年接觸華控清交團隊伊始就發現雙方愿景高度一致。華控清交依托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學術資源,集結了金融行業頂尖大咖和產業界資深專家,無疑是全球范圍內多方安全計算領域的領頭羊,當即堅定投資并持續加注。目前,聯想與華控清交已經在多方安全計算加速芯片、一體機、行業解決方案等全產業鏈開展了戰略合作,共同致力于幫助國家建設數據流通網絡基礎設施。”
早期股東,北京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平則非常看重華控清交技術的原創性、自主可控性和全球領先性。他表示:“非常欣慰看到華控清交的技術和產品在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平臺和標桿性商業銀行中進行了生產性實踐應用,同時祝賀華控清交團隊順利完成新一輪融資。希望公司繼續保持研發有碩果、市場有突破、融資有響應、團隊有效率!我們處于數據大爆炸的時代,如何使數據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實現其市場化和貨幣化的有序流通,推進人類進入數據智能時代,這是一個偉大的命題。華控清交運用多方安全計算技術,創造了一套用于開發制造隱私計算應用的通用平臺,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使用可控可計量’,并將此技術應用于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平臺、商業銀行的中小微企業融資平臺等領域,參加國家數據流通網建設,成為國家數據流通基礎設施的重要技術支撐方。可喜可賀!在此,衷心祝愿華控清交未來取得更優異的成績,成為數據要素流通新生態的優秀領航者!”
早期股東,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董事總經理、市場拓展聯席主管鮑海潔高度認可華控清交“科技向善”的基本原則,她表示:“熱烈祝賀華控清交順利完成B輪融資,我們衷心祝愿公司未來繼續蓬勃發展、用科技造福社會。”
大勢浩蕩,數據要素流通賦能十萬億級產業
縱觀人類文明的長河,從鐵路網、電力網、電信網到互聯網,每次康波周期都伴隨一次主要的技術革命并帶來社會經濟大發展,同時都會出現較大的新型經濟體引領全球大循環。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進步,基于數據要素的創新成為驅動人類文明發展的新引擎。IDC數據表明,2019年全球數據量已達為41ZB,到2025年將達到175ZB并保持指數級增長趨勢。中國的數據量占全球數據量的近1/3并不斷擴大。歐盟最新的統計數據表明,該地區8%的GDP是從數據中產生的;并且在2020年當年,假設消除數據融合流通的障礙有望產生高達歐盟總GDP的4%的額外增長。在中國,數據要素指數級的增長結合有序流通,預計到2025年將賦能我國10萬億規模的GDP增量。
巨大的價值伴隨著巨大的責任,隨著《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的出臺,促進數據要素合法合規使用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華控清交率先提出并工程化實現了“數據可用不可見,使用可控可計量”,提出了數據流通“新數據觀”和必須對數據流通融合使用過程中數據使用目的和方式進行管控的“新數據安全觀”,定義了數據要素流通這一全新領域和賽道。
華興資本集團董事長、基金創始合伙人及首席投資官包凡指出:“隨著數字經濟和智能經濟日益成為新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國際競爭中的制高點,對數據資產進行規范安全的開發利用,標志著數字經濟競爭中科技大國的領先地位。今年9月,《數據安全法》作為數據要素國家戰略的基本法正式施行,在法律的層面上,為我國數據的安全開發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撐。而同時,在技術層面上,隱私計算正是保障數據安全治理、加速數據流通共享、倍增數據利用價值的關鍵技術。華控清交聚集了隱私計算方向最資深和最頂尖的國際專家團隊,經過數十年的不懈研究和技術積累,在海量數據的安全保護、監管治理、交易流通和價值挖掘上有著深刻的技術見解,獨到的行業洞察,并累積了大量實際應用經驗。”
另外,他還強調華興與華控清交一起為中國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華興新經濟基金多年以來一直聚焦于科技創新方向,跟蹤研究數字經濟和智能經濟相關產業,積極支持創新驅動的前沿科技公司的發展壯大。我們非常榮幸遇到并支持華控清交這樣國際領先的科技創新公司。華興新經濟基金也真誠希望能和華控清交一起,加速對數據進行規范安全的盤活流通和價值釋放,為中國數字經濟和智能經濟的宏大未來添磚加瓦。”
OPPO集團CEO投資特別助理喬雨婷完全認同清交的理念:“OPPO始終將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作為公司級最為重要的戰略之一。華控清交是由‘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創立,姚院士在1982年提出的“百萬富翁”的設想開拓了隱私計算領域,后續姚院士及其學生在該領域為全球做出了巨大貢獻。萬物互融的時代各種設備終端產生大量數據,海量的數據運算是AI發展的基礎,這些海量數據產生大量價值的同時如何能夠更加安全地保護用戶的數據隱私及其重要。華控清交提出和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使用可控可計量’使得用戶數據隱私安全以及大數據的流通、發展、創造價值可以兼得,將為數據智能時代提供重要基礎設施。很榮幸投資了全球隱私計算領域的頭部企業華控清交,我們也將持續在隱私安全領域和全球前沿技術公司進行合作以及投資。”
新型資管數據平臺公司迅策科技總經理耿大為看到了數據要素化流通對金融科技的賦能潛力:“華控清交用技術手段解決數據難題,重構數據安全觀與數據使用場景,極大促進全社會的數據流轉,提高數據使用價值。迅策科技長期致力于用數據賦能金融資管,打通機構運行的數據壁壘。戰略投資華控清交,是將隱私計算帶入資管行業,共建數據金融新生態的核心舉措。期待華控的新征程。”
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執行總經理曹劍博士表示:“隱私計算是當前數字經濟時代下最受關注的科技領域之一,華控清交系中金公司在隱私計算行業的首個合作項目,代表著我們對于國家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高度重視,也體現了在支持技術革新,推動國產自主化應用,夯實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力度和決心。當今我們正在經歷一個數據大爆炸的時代,數字化轉型業已成為全球不可逆轉的趨勢,各行各業都在歷經深刻的數字化變革。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要素是數據,只有構建起保障數據安全高效流通的基礎設施,才能夠充分發揮數據應有價值。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是前提,搭建數據流通基礎設施是未來。華控清交作為國內隱私計算領域的龍頭企業,憑借著先發且絕對領先的技術優勢、得天獨厚的出身背景以及專為國家級數據流通基礎設施而設計研發的底層技術架構,堪當‘建設國家級數據流通基礎設施’的重任,與中金公司‘以國為懷’的理念和使命感高度一致。作為各自領域的領軍者,中金公司與華控清交具有先天的協同效應。此次雙方的強強聯合,無疑將進一步體現和發揮戰略協同優勢,加速賦能我國的數字經濟建設升級。”
浦發銀行旗下的金融科技基金 — 上海浦耀信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雯指出:“華控清交長期深耕于以密碼學、交叉信息學等眾多學術理論為基礎的安全多方計算技術,致力于打造國家級數據流通基礎設施。今年率先在銀行領域落地首個企業級數據流通基礎設施平臺,并積極探索數據安全流通與金融場景應用開發,為未來建設成熟的銀行級數據流通平臺,實現數據共享、數據開放邁出一大步。希望華控清交秉持初心,圍繞中國人民銀行提出的新規范、新金融數據觀,賦能金融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朗瑪峰創投高級合伙人呂寧博認為:“在以張旭東董事長和徐葳教授為核心的華控清交團隊身上我們看到了勇于承擔責任的優秀企業的精神和素質。承擔數字經濟時代國家和社會數據安全的歷史擔當,推動數據大規模的互連互通與融合利用;承擔數據流通基礎設施建設者的責任,已助力北數所等平臺的上線運營;承擔將隱私計算理論技術產品化、工程化、規模化的使命,在金融、政務、醫療等行業落地;承擔著客戶的需求、優秀人才的前途、股東的信任。我們相信在張總和徐教授帶領下,華控清交會成長為數字經濟時代一顆璀璨的明星,推動數字經濟健康蓬勃發展。”
同創偉業副總裁、金融科技基金負責人張昕深表認可:“華控清交是我們金融科技基金投資的第一個項目,這也暗合數據流通與隱私保護是金融科技行業邁向新時代的前提與基礎。數據是信息時代的石油,而隱私計算技術讓‘數據可用不可見,使用可控可計量’,才能真正大規模開發利用這種石油。往前眺望百年,工程師站在德克薩斯的荒原上打下了第一口鉆井,也許他再向前會想起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鄜、延境內有石油’。沒有現代化工技術,石油也只能沉寂近千年。數據也是一樣。很高興有機會參與投資華控清交項目,公司核心技術中國原創世界領先,同時有一批深入產業的科學家與工程師,依托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的智力資源與人才儲備,我相信華控清交能夠擔負起構筑國家數據流通網絡基礎設施的重任,與行業合作伙伴一道聯通數據孤島廣泛開放利用數據,進而為迎接真正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使命在肩, 持續踐行新數據安全觀
敬獲新老股東們的信任和支持,華控清交董事長張旭東在感激中更多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使命與責任:“數據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和社會能量使我們愈發清醒地認識到,數據不僅是資源,更是責任。數據需要妥善地用于造福人民,防止因濫用而導致巨大的‘負外部性’。數據巨大價值的另一面往往是少為人知的脆弱性和風險。”
在數據要素流通的大趨勢下,數據使用安全是新數據安全觀的核心 —傳統數據安全的關注點主要在于保護對數據的控制權,避免數據被他人復制和使用;因此以往對數據的分級分類和相關風險評估與管控往往只注重單個數據本身的泄漏風險。在數據要素流通時代,多方、多種數據的融合計算如同開設“數據化工廠”,多種原料(數據)在一定的配方和條件下(算法)進行“化合反應”(融合計算)的結果,可能會對他人、社會和國家造成傷害或產生重大風險。“數據可用不可見”只防止數據在流通過程中泄露信息,“使用可控可計量”并且“可監管”才能有效管控數據融合計算結果的負外部性風險,才能夠保障數據安全、合法、合規地融合使用。亟需建立評估和管控“數據化合反應”結果/后果的機制和要求,厘清數據流通使用的“責、權、利”。 數據“使用可控可計量”能力是管控數據使用的目的和方式的最有效手段,是數據使用合規與監管的基礎設施,是踐行《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有效保障。
支持對數據要素流通的管控和監管能力是華控清交建設數據流通基礎設施的基本出發點。數據來自于人民,發揮數據要素價值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于人民,這始終是華控清交作為清華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