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一樣,周小四打開電視讓畫面和聲音放著,他習慣于用這種方式來放空自己的大腦。
“忙”是周小四最近狀態的關鍵詞。2017 年被公司從北京總部外派到上海后,他逐漸從產品線轉向商業線,成為容器平臺商業化的負責人,今年基本上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武漢幾地來回跑,接受采訪時他正在成都出差。
他說自己其實是一個習慣于安靜思考的人,不喜歡頻繁地出差,但工作需要沒有辦法。他現在精力幾乎全都放在工作上,生活空間所剩無幾。
「創業公司壓力非常大。一是要考慮如何生存下去,二是要實現我們的目標——成為世界一流的 ICT 平臺。」
而要做到這些,并不容易。
KubeSphere 是 2018 年開始打造的面向云原生的開源容器平臺,前期投入主要在開源社區的品牌建設,今年是 KubeSphere 產品商業化的第一年。2020 年周小四帶領研發團隊發布了 KubeSphere 3.0 版本,目前正致力于 4.0 的架構升級。
01、我為什么在青云待了7年
之所以加入青云,與 CEO 黃允松頗有淵源。十一年前,周小四從美國回來進入 IBM(北京)工作,期間認識了黃允松,兩人在同一個實驗室的不同項目組,黃允松創業之后找到周小四,周小四當時覺得他「很有野心」,便決定加入。
參加工作二十多年,“7 年”是周小四在一家公司就職的最長時間。他在美國和 IBM 分別待了 4 年多,在青云待滿 7 年在他意料之外。
周小四中間也受到過各種外界誘惑,被巨頭挖、拉他創業,還有人勸周小四專職寫書。
周小四都拒絕了。「年輕人跳槽很多時候想的是待遇更高一些,平臺更大一些。」
他在意的并不是這些,他想做自己感興趣的,并能最大化實現價值的事情。
「中國的 IT 軟件產品還沒有真正走出國門,我想做一款全球知名的軟件產品,做一個典范出來,軟件產品能解決企業的問題,企業又能輻射到用戶,這樣作用會成幾何倍增長。」
周小四經常和黃允松開玩笑說,他的愿望是「活到 75 歲,然后有一天倒在辦公桌上,這是最好的結局。」
可能一個人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后,就不會把工作當做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周小四在美國留學和工作多年,回國最主要的原因是覺得自己「整天做事沒有意義」。在美國這樣高度發達的國家,一天上班 4 個小時就將所有事情做完了,剩下時間都是自由的,他不知道自己是為了什么而工作,這樣的茫然促使他決定改變。
青云給周小四帶來最大的不同是角色轉換。他雖然不是青云創始人,卻是最早一批加入的員工,以前在其他公司,他覺得自己大多時候只是個員工,不了解公司的發展方向,但在青云,他體會到了創業者的艱辛,在參與打理一家公司,規劃的產品影響青云未來的發展。
在青云七年時光,于周小四而言「有甜蜜,更多的是一種艱難和苦澀」。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主導的容器產品 KubeSphere 差點流產,那是他事業上的一個轉折點。
02、KubeSphere 差點流產
剛進入青云時,周小四作為一個技術人員,只專注于技術的完美和架構的優雅。2017 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首次超過 40 億美金,其中 IaaS 市場再創新高,增速達到 72%,各大廠商市場份額競爭激烈。
周小四思考著讓青云突出重圍,在新的領域再提高一個層次。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思維發生了轉變,不僅考慮技術層面,還要研究市場和競爭對手。他花了一年多時間做市場調研,當時容器 K8s、云原生慢慢火起來,他發現托管服務是用戶的一個需求,但不是核心需求,用戶使用 K8s 的核心痛點是使用復雜度與存儲、網絡、安全等問題。
他認為青云擅長云計算,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就這樣 KubeSphere 誕生了。隨后周小四帶領團隊用了三年時間就將產品做到了同行業世界前列。周小四回憶到,「雖然現在看來這個產品很成功,但當時卻差點就錯失機會」。
2017 年 7 月,周小四構想了 KubeSphere 后,但 內部并沒有達成一致。周小四很沮喪,他認為自己已經看得非常清晰,成功的希望很大。雖然青云公有云也有 K8s 托管服務,但與他想要的不一樣,他想做的是分布式操作系統,就像 OpenShift 一樣,不依賴青云,可以完全獨立。
如果公司不同意,就沒辦法投錢投人做事。所幸的是過完春節,2018 年 3 月,黃允松給他打了個電話,督促項目啟動,周小四立馬組建新團隊,抽調一撥人,東拼西湊六七個人就開始干了。
對周小四來說,「他需要一個平臺放手讓他去做事情,青云就是這樣一個平臺。」
這可能是他在青云堅守 7 年的原因。
KubeSphere 研發團隊,周小四坐在右邊第二位
03、最佩服的人是毛澤東
周小四最佩服的人是毛澤東,在他眼里,毛澤東才是一個真正的創業者。
“農村包圍城市”理論對他很有啟發。周小四認為,中國共產黨在沒有攻打城市的能力情況下,選擇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這一點特別適合創業公司。
“ KubeSphere 上線之初并沒有條件高舉高打,像大公司那樣投大量財力、人力走上層路線,或在 CNCF 項目里爭席位和鉆石贊助商,也沒有機會拿下大客戶,因為那時很多人并不知道青云有容器產品。”
周小四想從“農村包圍城市”中找到突破口。中國的中小互聯網企業就是他的“農村”,因為這些人樂于試用免費、開源的產品。
「先占領中小企業,再去包圍城市(大客戶)。」
事實證明這個戰術策略是成功的,如今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光大銀行也都是 KubeSphere 的標桿客戶。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也是周小四認為值得借鑒的思想。
「搞技術的人很容易陷入一種誤區,覺得自己是最厲害的,其他人我都不相信,也不愿跟他們合作,我就按照我的方式去交付給客戶。」
但他卻認為,技術人不能這么干,一定要團結所有能團結的人,包括競爭對手。
在這種想法驅使下,KubeSphere 成功和云廠商競爭對手 AWS、Azure、Digital Ocean、華為等達成了合作。
目前 KubeSphere 社區用戶達 6 萬,2021 年 3 月,青云科技在科創板上市,成為了國內“混合云第一股”。青云再一次用前瞻性,證明了進入混合云領導力象限的實力。
有著開放思維的周小四,與自帶軟件產品基因的青云氣場相符、一拍即合,相信這樣的相遇,實現“世界一流 ICT 平臺”的愿景指日可待,未來在更高處相見吧!
Q&A TGO1: 您在團隊管理上有什么經驗?
周小四: 不同的團隊規模大小和人員,其管理模式不同。小規模是放養式的管理,規模大了就需要制定一些規章制度,管理一段時間成熟后,可能又要采取放養和放權了。我 不提倡 996,某些工作性質決定不能采取 996。比如設計師、研發人員等,這類工作性質需要思考問題,需要創造性的,你讓他 996,就會失去創造性。研發人員如果在做架構設計、技術選型,也不能讓他過于疲勞。等他真正想好所有的東西,再開始寫代碼是可以適當加班。記得在做 KubeSphere 第一個版本時,我帶頭和大家一起 996 搞了三四個月,最后發現自己吃不消,年輕人雖然說身體比我強一些,但能強多少呢?我覺得 996 不是個好事情,適當加班是可以的,但我覺得要根據不同人的工作性質,去決定到底是不是要加班。
TGO2: 為什么說混合云和多云架構是企業上云的最佳途徑之一?
周小四:每一種云都有優缺點。和美國擁抱公有云不同,中國特色決定存在很多私有云,最近出現的國資云會進一步削弱國內公有云廠商的份額。私有云最大的好處是控制權和隱私數據安全性能得到保障,國資云的一個優勢就是考慮到數據的安全性。公有云的優勢是可以無限地彈性伸縮,但私有云的規模做不到那么大,對于互聯網應用如搶購、秒殺等,有瞬間大流量需求的客戶,就需要很強的彈性伸縮,這種業務合適放到公有云。所以,數據的安全性保障需要私有云來做,彈性伸縮的互聯網應用需要公有云去支撐,如此一來,混合云的場景出來了。多云是另外一個概念。多云方式是多個云廠商提供云服務,這么做是因為要避免單一廠商綁定。如果所有業務都在一家云廠商,就會有綁定的風險。國內客戶是比較忌諱廠商綁定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客戶就會和多個云廠商合作,未來必然會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