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TopKlout克勞銳(ID:TopKlout),作者:五木,授權轉載發布。
一個流量肆虐的時代,不斷地放大和滿足我們的需求!
不管是無心插柳,還是有心使然,身邊總是充斥著各式的爆款、秒殺、網紅......
散去關注的目光,褪去話題的熱度,所謂的爆品是否還能風光依舊,在品牌自媒體化的道路上還要走多遠?
01.
從爆品到品牌
品牌自媒體化道路有多遠?
提及爆品,還記得那款風靡一時的“貓爪杯”嗎? 2019 年星巴克的“貓爪”咖啡杯一經發售,引來無數年輕人的瘋狂追捧,粉絲間的爭奪戰,上演了無數的人間百態。不知何故? 2020 年星巴克又推出櫻花系列,在新款“貓爪杯”基礎上增設一塊有貓咪屁屁造型的“貓尾杯”,或許是想再次延續“貓爪杯”爆款效果,結果不出意料的撲街了,一度爆火的貓爪爆款產品這次顯得略微平靜,沒能延續昔日的輝煌。
對星巴克而言,本身自帶的強大品牌價值和影響力,或許不會過多考慮這次營銷帶來的效果。不過換個角度來看,作為一個傳統的咖啡店品牌,相比新崛的網紅品牌——瑞星咖啡,星巴克在品牌自媒體化道路上的策略還是值得思考。
當然,類似于這樣一個小的事件營銷,對星巴克這樣的大品牌來說,成功與否,就像一道生活調味劑,除了時不時帶給粉絲的小驚喜之外,此類的爆品策略從根本上或許對品牌的影響不大。對于成熟穩定的品牌而言,爆品的價值或許是錦上添花,那么對于從事電商和直播的自媒體來說,爆品代表著最大的價值變現可能,因為它意味著更多的流量、交易、變現等,又有誰會關注未來的品牌價值。
許多新崛起的網紅品牌,他們緊緊跟隨年輕化的受眾群體,他們成長于互聯網的土壤中,更懂得互聯網的玩法與套路,借助自媒體的媒介特質和行業紅利,迅速實現產品知名度的提升和利益的最大化,如李佳琦與元気森林,羅永浩與鐘薛高的組合,借著頭部自媒體人的流量優勢和直播趨勢,這些自帶網紅特質的產品,迅速成為新一代的爆款產品,然而關于未來的品牌化或許還有待實踐的檢驗。
其實,互聯網環境的多元化,造就爆品出現的多樣化,但是爆品所帶來的瞬時效應,能不能壯大成品牌,幫助企業品牌在自媒體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還需要我們更多的去實踐。無疑,從現階段來看,無論環境怎么變化,爆品不等于品牌,從爆品到品牌,品牌的自媒體化道路上還要很長的路要走。
02.
爆品與品牌的差異
不同需求下的自媒體化之路
曾經的爆品已然淡出消費者的視線,那些新晉的爆品熱度又能持續多久。對企業品牌而言,如何借助爆品的成長與修煉,幫助品牌在自媒體化道路上實現價值最大化,是爆品和品牌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其實,爆品是特定階段的產物,無論是何種原因,其根源來自消費者的需求,是企業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打造的一種快速消費品,其特點是以簡單、直接、粗暴的形式,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基于消費者淺層次的需求滿足,以最快速度與消費者完成關系的匹配和建立。
相對于品牌而言,爆品顯得更為初級。從品牌的生命周期來看,一個品牌的建設與成長過程更加復雜化,最簡單的一個指標,那些世界百強級品牌,又有哪個是一蹴而就,哪個沒有經過市場的洗禮與沉淀。
因此,從爆品到品牌,在自媒體的道路上還需要做更多,如民族品牌——格力,在 8 月 2 日的全國巡回直播洛陽站完成了超過 101 億元的銷售額,“格力董明珠店”也相繼首次線下亮相。時代在變化,營銷在變化,強大如格力這樣的民族品牌,也在積極擁抱直播,可以說在品牌的自媒體化道路上打了一場漂亮仗。
無疑,自媒體催生爆品的成長,也為企業品牌的自媒體化提供更多可能。在人人皆是媒體的時代,每時每刻都在為爆品的出現創造機會。他們通過優質的內容創作,滿足了消費者碎片化的信息閱讀,在產品、品牌等更多層面加深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的了解。
相比發跡于網絡土壤中爆品,傳統品牌在轉型路上入場更慢些,無論產品策略更新,營銷理念調整,還是企業品牌戰略的創新升級,在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便是出現了爆品,也難以迅速借助自媒體化規律進一步提升品牌。對傳統品牌來說,自媒體時代的爆品策略,只是企業營銷手段和品牌成長的補充。
對用戶來說,爆品與品牌帶來的是不同的價值認知和品牌體驗。爆品對消費者來說,更像是生活的調劑品,給逐漸疲態化的消費體驗帶來短暫的情感需求刺激,這可能是一種瞬間需求滿足的體驗感;而品牌更多是情感鏈接,一種日積月累的信任建設,最核心是品牌價值感的長效建設。就像星巴克,不管“貓爪”和“貓尾”,還是“貓耳”和“貓頭”......沒有這些,消費者對星巴克的認知還在那。
03.
從爆品向品牌的蛻變
是機遇,更多是挑戰
新媒體時代,無論是綜合類自媒體,還是垂類化自媒體,都為爆品的創造提供廣泛的平臺。當然傳播形式的多樣化,加速了爆品出現的機率,但是流量分散化,也降低了爆品被關注的持久度。時代賦予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挑戰,更多創新產品層出不窮,用戶的需求和胃口也被喂養的更加挑剔,無疑增加了爆品向品牌的轉化難度,或許這也是爆品更容易曇花一現的原因,這也給品牌的自媒體化帶來更大的挑戰。
在品牌自媒體化的發展之路上,直播、短視頻等一些新興的傳播形式,對品牌更多是一種傳播媒介工具。借助自媒體的優勢,實現從爆品到品牌的蛻變,不僅需要主流傳播形式,更需要懂得如何借助自媒體的手段,實現品牌的長效化發展。
首先,實現品牌的自媒體化,讓爆品真正成長為品牌,需要對產品有清醒的認知。品牌建設的前提是有過硬的產品質量,這是爆品蛻變為品牌的重要元素。新媒體的紅利造就爆品,追求的是價值變現的時效性。
為什么那么多爆品最終煙消云散,沒能成長為品牌,他們的失敗,拋開戰略層面的宏觀因素,在自媒體時代,圍繞產品的一切都是多元化的,或許是物流運輸和售后服務,又或許是產品的體驗,而從各種自媒體渠道的反饋,往往這種來自產品質量層面的傷害可能是最致命的,畢竟在互聯網時代的虛擬場景下,產品才是鏈接你與用戶關系最直接的紐帶。無論是爆品還是品牌,一旦讓消費者對產品產生了詬病,在自媒體的影響下,誰能為結果買單。
自媒體為爆品創造機會,同時也成為品牌監督的放大鏡,一丁點的產品瑕疵都會被無限的放大。借助自媒體優勢,推動爆品向品牌的蛻變,不僅讓爆品的口碑持續增強,也借助自媒體的優勢,實現品牌自媒體化的健康發展。
其次,品牌的自媒體化,也需要在內容層面下足功夫,通過優質的自媒體內容能讓產品迅速引爆提升聲量,也能幫助完成認知與信任的沉淀,所以不僅需要好的內容和好的故事,也需要我們講好故事。自媒體平臺上的爆品,或許是一個吸睛的噱頭,或許是一個誘人的利益,又或許是一個虛擬的承諾,但是撥去繁華,又有多少能留在消費者的心中。所以在自媒體平臺上,為品牌講故事,不僅要有好的內容故事,更要會講好的故事,尤其是來源于對消費者內在需求,以及品牌核心價值的思考與洞察。
最后,品牌的自媒體化,更多是在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對用戶來說,爆品是借助眼球經濟,實現產品價值的最大化。在自媒體時代,品牌重在通過建立與消費者的關聯體驗,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感知,為品牌帶來更多溢價空間,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
在自媒體平臺上,從爆品向品牌的蛻變過程中,需要吸引消費者的刺激點,也更需要為用戶營造消費的場景體驗感,增加消費者的心里價值預期,甚至需要打造從線上到線下的品牌全鏈路體驗的覆蓋。如果說爆品停留在表層的用戶關系傳遞,那么品牌就是深層次的關系建立,最終上升為用戶對品牌的忠誠感。
總之,從爆品到品牌,自媒體益于催生爆品,自媒體也益于升華品牌。無論是爆品,還是品牌,都是在匹配不同的用戶需求,匹配不同的媒介特質。對于企業品牌來說,自媒體是助力品牌化提升的重要途徑。如何利用好自媒體,如何深入洞察爆品與品牌內在的關聯,才是在品牌在自媒體路上需要思考和實踐嘗試的重要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