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藍鯨渾水(ID:hunwatermedia),作者:李彤彤,授權轉載發(fā)布。
身穿一套灰色條紋西服,搭配一雙干凈白手套,頂著一頭參差不齊的劉海,月牙般的笑眼配合訓練有素的禮儀動作,頭一甩手一揮:
“您好!歡迎光臨~”,操著一口常德塑料普通話的“擺貨小天才”出攤了。
強洗腦的記憶點、自然精湛的演技,接地氣的路邊場景和“高端”貨品碰撞出的戲劇沖突感,讓網友紛紛在其視頻底下評論,“氣質這塊拿捏得死死的”。
“數據背后是一群人的夜以繼日,沒有人永遠幸運,但永遠有人努力。”
7 月 8 日,正值“擺貨小天才”賬號推出一個月,團隊負責人彭歡發(fā)了這樣一條朋友圈,來慶祝抖音賬號粉絲破 400 萬,全網粉絲破 600 萬。
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一個月前,彭歡還因找不到合適的賬號風格而感到焦慮苦惱。
當下是爆火時期,面對無數隨流量而來的商業(yè)合作,團隊里每人身兼數職忙碌不已,劇本有時會討論到凌晨 5 點,出來時天都亮了。
新的困擾和挑戰(zhàn)圍繞著人手不夠、選題瓶頸、商業(yè)變現等問題而展開,對于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他們來說,安心做好內容,成為彼此心照不宣的首要原則。
一、 2 個月收獲抖音600w+粉絲,秉持內容為王
“網紅生命周期極短,我們心態(tài)很好”
疫情期間直播帶貨飛速崛起,成為“擺貨小天才”這個角色出現的契機之一。
如今以抖音為代表,短視頻平臺上的同質化內容越來越多,各類型賽道越發(fā)擁擠,選擇劇情、搞笑這個分類就注定要走上一條廝殺激烈的道路。
很多做賬號的喜歡談”對標“這個詞,這是彭歡他們比較反感的一點。“說不好聽的這就是'抄襲'的代名詞,沒有自己的思想,一直在追著別人跑,這樣其實也很累。”
從做短視頻開始,團隊在創(chuàng)作方面一直保持著自己的風格,這是原則也是底氣來源。這次,他們把擅長的“冷幽默”風格延續(xù)到“擺貨小天才”身上。
彭歡認為,“擺貨小天才”受到用戶喜愛的根本原因有四點:
1、制造反差。比如把燒烤攤做成酒吧,把兒童手表賣成勞力士。
2、演員的表演感染力。主演是一位 90 后,大學讀美術類專業(yè)的他沒有專門學過表演,但卻憑借多年拍攝短視頻的經驗,在鏡頭前收放自如。
3、團隊默契程度。整個團隊喜歡打破常規(guī),共事多年的成員默契高配合好,對打造好劇本非常有利。
4、長期的行業(yè)經驗積累。團隊“網感好”,熟知網友笑點在哪里,具備逗大家笑的基本功。
看過視頻的觀眾,很難忽略另一位常駐出鏡人物,“Mary Mary~劉桂香!”,這聲熟悉的吶喊成為一個極具辨識度的獨特標志。而對于這位重要女配角的設定,彭歡則表示是為了應對抄襲。
對付抄襲無非分為兩步,一是自己的內容產出速度要比抄襲者更快;二是在原有基礎上直接再出一個女版,推出“女版劉桂香”,便是團隊以多年經驗預判了對手的打法。
Q1:最初選擇在哪個平臺推送視頻?在抖音上的第一批粉絲是如何聚集起來的?
彭歡:抖音是首要主戰(zhàn)場。第一期視頻打造了燒烤攤場景,是想做成一種偽記錄的形式,雖然爆了但并沒有多少轉化,六十多萬的贊只從零漲到一萬多粉。從第二期開始立馬轉換風格,注重人設,把人物突出。果然之后每期發(fā)布后,基本會漲十幾萬粉。
真正的大爆發(fā)點是“烤冷面”那期,這條視頻發(fā)出后一夜之間漲了 140 多萬粉。這個時候我們意識到這個號應該是比較穩(wěn)了。
Q2: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抖音粉絲破600w,在抖音上,如何吸引用戶關注,將用戶固定,并提高粉絲粘性?
彭歡:抖音的規(guī)則是憑借內容獲得上熱門的機會。結合之前做過的案例,我們深知網紅如項目,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所以只想安安心心做好內容。目前沒有去做粉絲群、社群化運營這類動作。
Q3:從最初抖音、快手再到B站,不同平臺對應不同的內容分發(fā)模式,你是怎么處理的?是直接一鍵分發(fā)還是從創(chuàng)作層面就會考慮到不同的對應方法?
彭歡:大多數團隊做完一個作品是會去全網分發(fā)的,在抖音不火可能在B站火。全網火更加證明內容沒問題,像“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就是一個成功的IP。
優(yōu)先選擇抖音是因為抖音流量大。我們會把抖音上作品打廣告的部分剪掉之后,再同步分發(fā)到其他平臺上。快手和B站的包容性更強一些,相比抖音,它們的審核更嚴格一點。
Q4:在抖音上也有其他做這種內容形式的IP,你覺得與其他搞笑視頻形象IP相比,“擺貨小天才”的特色或優(yōu)勢是什么?接下來有考慮孵化其他類型的新的短視頻IP嗎?
彭歡:最大的特色是主演本人的表現力、感染力比較強,能為大家?guī)g樂。他生活中也是這樣一個人,我們在打造人設時盡可能保證本人真實的樣子,而不是去捏造一個人設。
我們非常了解MCN流水線上出來的IP,從劇本到導演再到演員都太工業(yè)化,真正把達人單獨拎出來,他身上是沒有太多特點的。這也是很多做劇情號的網紅不敢去開直播的原因,一開口可能人設就會崩掉。
本著“先保大,再保小”的原則,目前孵化的另外兩個賬號一是可以看作小號,萬一大號出什么問題,至少還有小號可以去發(fā)聲去挽救;二是想打造成一個矩陣,有利于放大商業(yè)價值。IP類型還是會往冷幽默方向走。
二、“只要開始恰飯,就會有人罵你”
內容變現+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是當下風口,這條賽道上擠滿了以明星達人為代表的大大小小的頭腰尾部主播,而“擺貨小天才”這個人設也剛好跟帶貨契合。
彭歡透露,“擺貨小天才”最初叫“擺攤小天才”,從“攤”到“貨”的轉變是因為考慮到“貨”的對接面更廣,不會對后續(xù)賬號的商業(yè)變現產生影響。
目前劇情類、搞笑類賬號一般分為兩種變現方式:一種是廣告,另一種就是直播帶貨,“擺貨小天才”目前的盈利模式是前者。
短視頻行業(yè)是一個長線發(fā)展過程,本質還是看流量大小。最火時期內的收入可能之后會全部被平均到未來一年,或者是之前虧損的那幾個月里。
“這個太正常不過了,我們看得很透”,彭歡表示。
Q5:已經開始短視頻帶貨了,產品選擇方面有什么要求嗎?
彭歡:從抖音平臺數據上來看,最愿意去投廣告的是快銷品,高品質、高消耗,利潤空間足夠大。廣告商投出去就會有一定的轉化效果和銷量,所以選品不是我們有意去決定的。
Q6:如何做好廣告和內容之間的平衡,在變現的同時做好優(yōu)質內容的保持?
彭歡:沒辦法做到絕對平衡,只要你開始恰飯,就會有人罵你。其次當粉絲覺得你沒有新鮮感了,那你做什么都是錯的。我們能做的是盡可能把廣告頻率降低一些,多做好自己的內容。
Q7:在商業(yè)變現方面,還有什么想要嘗試的模式嗎?下一步會考慮直播帶貨嗎?
彭歡:所有的嘗試我們之前都踩過坑了,像考慮到粉絲經濟出過周邊產品等,但真正做得成功的除了李子柒這類頭部IP之外,其他都很難出頭。
考慮過下一步直播帶貨,但目前接到的邀請我們都是婉拒的。一是我們人手和精力不夠,還沒有準備好;二是直播這個領域跟短視頻不同,我們現在只是做的其中很小一部分,還需要背后專業(yè)的團隊付出很多努力。
三、從動畫到短視頻,從“火卵星”到“擺貨小天才”
在三線城市常德,做小而精團隊
91 年生人的彭歡,老家在湖南常德,當年文科比較好,平時又喜歡寫東西,后來大學就去學了動畫。在正式創(chuàng)業(yè)之前一直從事動畫工作,對他來說,這是一種可以表達自己熱愛的方式。
2016 年,正值新媒體高速發(fā)展階段,彭歡開始創(chuàng)業(yè),把熱愛投進短視頻里。最初他與朋友們創(chuàng)立了一個常德本地的微信公眾號,取名“火卵星”。
▲來源:火卵星公眾號
接下來幾年,“火卵星”慢慢成長為常德本地極具知名度的一家搞笑視頻自媒體。隨著短視頻行業(yè)的崛起,微信公眾號紅利衰退,彭歡團隊順其自然地把主戰(zhàn)場過渡到了短視頻平臺上去。
目前火卵星團隊有 7 位成員,旗下同時孵化著“擺貨小天才”、“擺貨劉桂香”、“砍價小能手” 3 個達人賬號,彭歡作為團隊的負責人和導演,提起一起共事五六年的同事,難掩內心的滿足和自豪。
在“擺貨小天才”爆火之后,本就人手不夠的團隊日程安排更加忙碌緊張。彭歡也有考慮過團隊擴張,但在一個短視頻行業(yè)從業(yè)人員極少的三線城市里,找到合適的人太難了。
相比結構復雜、人員龐大的公司或團隊,彭歡更傾向于小而精的高效率組織,“人多很容易演化成一種工業(yè)化流水線的生產模式,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對于團隊擴張,彭歡始終很謹慎。
就這樣,彭歡和幾個創(chuàng)始人在一起又重新回歸到初心,在沒有合適人選的前提下,即使累一點但每天可以保持高效的戰(zhàn)斗狀態(tài)。
Q8:拍攝一條視頻從選題到制片大概要花費多長時間?最消耗精力和時間的是哪部分?為抖音受眾創(chuàng)作的視頻腳本有哪些獨特的角度?
擺貨小天才:若劇本出得順利,從拍攝到剪輯到最后成片大概不超過五個小時。最費精力的肯定是選題,全員都會親身參與到劇本創(chuàng)作中,這樣像我的話才能在表演時更好地去拿捏各種感覺(笑)
選題方向、腳本內容主要從自身出發(fā),選擇喜歡且擅長的,這樣出來的作品才是最舒服的。
Q9:每條視頻里的梗的密度都很大,劇本都是如何打磨的?靈感主要來源于哪?
擺貨小天才:現在看短視頻的用戶年齡跨度很大,不是每個梗每個人都能懂,所以在創(chuàng)作時盡可能會把梗的密度鋪得大一些,這個梗沒懂,可能下一個就懂了。靈感主要來源于生活。
Q10:目前有選題上的瓶頸嗎?通常如何解決瓶頸焦慮?
彭歡:第一是廣告方面的選題,有時候我們的選題甲方不一定喜歡,所以耗一條廣告的精力基本上是拍一條正常視頻的四五倍,而且效果還不如后者好。
第二是平時作品的選題瓶頸,像擠牙膏一樣耗時很久出來的本子肯定不行。第一期的“燒烤攤”,后來的“咖啡”、“蹦迪像考駕照”這幾個作品的選題都是靈感迸發(fā),十分鐘就順出來的。
Q11:視頻里的“沖突感”和“場景代入感”都很強,可以通過哪些方面去打造的呢?
彭歡:第一是畫面的呈現,保證真實感最好的辦法就是跟粉絲站在同一維度。
“擺貨小天才”所有的視頻都是用手機拍攝的,包括現場收音也是,大家會覺得你就是他們身邊一個拍視頻火了的一個普通人。
第二是給粉絲預留出吐槽點,最不招黑的辦法就是自黑。
比如小天才的領結很多時候都是歪的,劉桂香的吊牌一直沒有扯掉,大家都會發(fā)現。在跟粉絲評論互動時會先自黑,比如說“吊牌撕了我怎么退”。
第三是盡可能去用接地氣的場景。
我們所在的城市比較小,生活圈子和社會人脈都很熟悉,需要的場地和道具很快就能找到。做的又是一個比較接地氣的題材,天時地利人和。
四、對話彭歡:相比財務報表,更愛看賬號數據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短視頻”
Q12:在短時間內打造一個爆款短視頻IP,你是如何做到的?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彭歡:第一,要新奇;第二,制造反差;第三,團隊往小了做且要高度一致。
Q13:在打造一個新的短視頻IP的過程中,你覺得最大的挑戰(zhàn)是什么?你是如何解決的?
彭歡:最大的挑戰(zhàn)也是所有做短視頻的人都會碰到的問題,你預估的視頻效果和實際效果間存在很大差距,從而帶來的心理落差。
在做這個賬號之前,從 6 月 8 號往前推兩三個月,我們曾嘗試了五六種風格,但沒一個火的,這段日子最難熬,但還是每天鼓勵自己,肯定會火的只是時間還沒到。
Q14:目前,在抖音上的用戶已趨于飽和,你如何看待抖音生態(tài)接下來的發(fā)展?
彭歡:我們從 17 年開始做抖音到現在,抖音可突破的新鮮內容口子越來越少了,同質化嚴重。
如果是整個團隊在抖音發(fā)展,可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專門做直播帶貨;二是像我們一樣通過內容變現,但盡可能提前規(guī)劃好IP的風格方向,做離變現近一些的內容,避免踩坑。
Q15:近兩年短視頻、直播電商全面爆發(fā),但紅利期也總會像微信公眾號一樣有消失的一天,除了繼續(xù)提供優(yōu)質內容外,你認為未來短視頻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是什么?對剛入局這個領域的博主有哪些建議?
彭歡:之前看到過一個數據,現在的 00 后有超過50%的人都想做網紅。但網紅不是單靠顏值身材,要靠內容、靠團隊這種真正實力,才能維系一個長久的商業(yè)價值。
所以第一是心態(tài)問題,不要覺得自己具備顏值等特質就會大爆;第二是對于初創(chuàng)團隊來說,一定要認清方向,看清楚本身是否適合做短視頻行業(yè),不要因為火就來扎堆。
做一個團隊的核心是本身就喜歡內容,且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高度自由放松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這不僅僅是靠KPI就能追出來的。
Q16:身為一家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團隊帶頭人,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彭歡:1、要跟團隊站在一起。當一個MCN或內容團隊的老板跟同事之間拉開距離了,那他就一定會跟粉絲拉開距離。
我是一個不太喜歡看公司財務報表的老板,更喜歡看數據,比如這個星期我們漲了多少粉,收到了多少贊和評論。
2、要跟年輕人站在一起。我們很少跟自己的同齡人玩(笑),團隊酒文化氛圍濃厚,毫不避諱在生活或視頻里出現酒和蹦迪等,這是很多 00 后在內的年輕人所喜歡的,所以我們就走這個方向。
3、盡量避免低質量的無謂社交。這也是給剛入局的團隊的一個建議,把更多時間放在創(chuàng)作和研究上,可能會比跟同行交流收獲更多。
4、執(zhí)行力。我熱愛我所在的行業(yè),對感興趣的內容會上癮,會沖著目標拼命去達成。
Q17:現在每天的行程安排是什么樣的?
彭歡:每天中午 12 點- 1 點到公司,拍攝前一天定好的內容。到晚上6、 7 點時,大家聚起來討論劇本,早的話可能到 9 點鐘就聊完了,最晚一次到了凌晨 5 點,天都亮了。
Q18:接下來有哪些目標和規(guī)劃?
彭歡:首先是希望“擺貨小天才”在抖音平臺至少能沖到一千萬粉絲,這算過了一個安全線。其次,盡快去走通直播帶貨這條路,也在準備了。
直播才是最大的轉折點,直播的好壞決定了這個號生命力的長短。情況好的話可以再維持個一兩年,不好的話可能一兩個月就涼涼了。
我們心態(tài)還是很好的,畢竟見過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