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發布《新媒體在重大自然災害事件中所發揮的救災作用研究》報告。報告基于2021年7月的河南暴雨事件進行案例分析,認為在此次河南暴雨事件中,以新浪新聞為代表的新聞資訊類客戶端,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新技術的應用,發揮智能信息平臺“人機協同”優勢,為重大自然災害事件貢獻了救援力量。
報告指出,新媒體在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報道中效率更高。以新浪新聞為例,其對災情反應迅速,上線多種站內救災專題功能。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救援精準化,充分表現新浪新聞“以人為本”的智能信息平臺定位。
緊急突發事件來臨時,信息的及時、準確、透明成為災情下人們最迫切的需求。報告顯示,2021年河南暴雨災害事件中,新浪新聞智能信息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其開辟的“河南暴雨”相關專題,對災情情況進行了持續聚焦。不僅利用機器自動抓取全網線索,進行結構性挖掘,進而輔助編輯發現汛情階段性的熱點信息,更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將關鍵新聞節點進行即時的梳理及整合,以方便用戶了解災情近況。通過“人機協同”新浪新聞實時聚合熱點信息,幫助用戶快速看清災情全貌。
前沿技術的加持,不僅為信息平臺智能賦能,災情也催生了一批以技術為支撐的服務型產品,根據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的研究,災情發生后,提供高效、便捷的汛情服務工具的新浪新聞,凸顯了其作為智能信息平臺的科技救援力量。新浪新聞同時上線六大便民工具,其中,“救助地圖”、“一鍵求助”、“互助信息”等功能提供了及時權威的救援信息、附近避難點等一系列服務。新浪新聞用科技助力暴雨災區救援,彰顯智能信息平臺的社會價值與責任擔當。
智能時代,智能化技術已逐漸滲透到新聞信息生產和傳播的整個流程,面對災害突發事件,平臺救災信息的更新傳遞,成為媒體平臺救災傳播的重要共識。新浪新聞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浪作為信息產業的一份子,未來將全面融入社會治理體系之中,堅持以人為中心的AI發展道路,讓技術成為人類的伙伴。特別是在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用信息和服務,為用戶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