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資本偵探(ID:deep_insights),作者:鴻鍵,授權轉載發布。
在經歷數次“被上市”后,螞蟻集團IPO的傳言終于成真。
7 月 20 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即更名前的“螞蟻金服”)宣布,啟動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據媒體報道,螞蟻集團尋求IPO估值至少 2000 億美元,在國內新經濟公司里,這一體量高于美團、京東,僅次于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個超級巨頭。
盡管尚未公布具體上市時間,但螞蟻集團官宣上市的消息已經足夠令資本市場震動,上交所和港交所都對螞蟻集團的動作給了積極回應:
上交所表示,螞蟻集團申報科創板,展現了科創板作為中國科創企業“首選上市地”的市場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螞蟻集團選擇在香港交易所申請上市,再次肯定了香港作為全球領先新股集資市場的地位。
交易所的反應不難理解,螞蟻集團加入意味著科創板將在中芯國際、寒武紀后再度迎來超級獨角獸,而集聚了諸多新經濟公司的港交所,則愈來愈有東方“納斯達克”的意味。
除了交易所,兩地投資者也為迎來新的優質標的感到興奮,而螞蟻集團總部,即將又有財務自由人士批量出現。
用一句話概括各界熱情便是:螞蟻集團上市,市場已經等待很久了。
超級獨角獸為何選擇A+H
明星企業從不缺IPO傳聞,尤其到了螞蟻集團這種級別。
今年 6 月,螞蟻集團將公司名稱由“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當時就有分析稱,螞蟻集團之所以要把“金融”換作“科技”,一方面是為了符合監管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在為IPO作準備。
不到半個月,又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螞蟻集團一直在尋求同時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交易所上市,螞蟻集團更傾向于首先在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上市。對此,螞蟻集團以一句“消息不實”予以否認。
相比“消息不實”這句無甚特別的公關話術,螞蟻集團今年一月曾相對正式地回應過上市傳言,只不過態度同樣是否認。
今年 1 月 14 日,騰訊《一線》發出獨家報道表示,“螞蟻金服將在AH兩地上市,中金以及瑞信實際為螞蟻金服提供上市前期的服務已有一段時間,并做了不少準備工作”。
對此,彼時的“螞蟻金服”在其官方微博轉發該新聞并“辟謠”稱:“每次都有熱心的朋友幫我們做計劃。但是,這個真沒有。”
和上述傳言類似,這些年來,關于螞蟻集團上市情況的說法時有傳出。若追溯起來, 2016 年就有港媒報道稱,螞蟻金服正籌備赴港上市;再到更早的 2014 年,當支付寶、余額寶、招財寶、網商銀行等業務整合并更名為螞蟻金服時,市場便有螞蟻金服準備上市的說法。
對于所有傳言,螞蟻方面一直保持著否認態度,但沒有拒絕上市動作本身。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曾表示,螞蟻會在合適時機上市,但上市本身不是終極目標。
如今,靴子終于落地,而螞蟻集團的官宣時機和“A+H”的上市選擇就變得相當值得玩味。
根據井賢棟的說法,此次上市是為了“更透明地面對世界,面對公眾,可以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同時也將更好地跟全社會分享我們的成果和未來”,但如果用更實際的眼光來看的話,此番官宣的直接原因是:目標市場成熟了,而螞蟻集團也準備好了。
結合科創板和港股近來的發展狀況來看,螞蟻集團此時上市恰合時宜:
盡管僅開板一周年,但科創板已經迎來逾 130 家科創企業,其中不乏中芯國際、寒武紀這樣備受矚目的明星企業,京東數科也正赴科創板上市。相對應的,科創板的國際競爭力與日俱增;
在 2018 年改革上市制度后,曾錯失阿里巴巴的港交所吸引來小米、美團等新經濟公司,并迎來阿里巴巴、網易、京東等知名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相比此前金融地產占絕對上風的格局,如今港交所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
以前國內科技企業之所以要遠赴納斯達克,既有上市制度的原因,也有資本吸引力的考慮,但如今,各項阻礙和顧慮逐漸消散,加上近期的市場熱潮,在新的資本環境下,“A+H”的優勢足以抵消納斯達克在以往的吸引力。
選擇在“離家更近”的交易所上市,螞蟻集團不僅能獲得充足的流動性和資金程度,還能享有更高的市值和市盈率。此外,“A+H”的結構也為螞蟻集團在北水南水涌動中提供了更高的抗風險能力。
對于科創板和港交所來說,螞蟻集團是新經濟領域不可多得的優質標的,其加入將帶來顯著的示范效應,而兩地投資者也將有更便利的渠道分享螞蟻集團成長的紅利。
一言以蔽之,基于顯而易見的共贏邏輯,螞蟻集團同時牽手兩地交易所并不令人意外,而螞蟻集團本身的成長歷程,是和此次資本事件同樣波瀾壯闊的故事。
螞蟻何以成為大象
螞蟻集團的業務是國民級的,即使再不了解互聯網金融的人,也會認識螞蟻集團的拳頭產品——支付寶。
支付寶的雛形是為了解決淘寶網交易信任問題而推出的“擔保交易”(即淘寶買家下單后,把錢打入淘寶網在銀行的對公賬戶,在買家收貨并確認后,淘寶網再把錢打給賣家),但在馬云等高管的重視下,支付寶于 2004 年從淘寶網分拆,并通過浙江支付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獨立運營。
支付寶創業早期的紙質記賬本
在之后的幾年中,支付寶切入網游、機票、B2C等外部市場,以及水、電、煤等公共事業性繳費業務,逐步確立下電子支付市場的龍頭地位,并將業務延伸至更廣闊的金融服務領域。
2012 年 5 月,支付寶獲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開始對接基金公司。次年 6 月,余額寶上線,由于幾乎沒有購買門檻,且彼時貨幣基金收益可觀,余額寶推出后認購火爆,其 7 日年化收益率一路走高,在 2014 年 1 月甚至達到了6.763%的高點。
在逐漸深入金融服務領域后, 2014 年 10 月,起步于支付寶的螞蟻金融服務集團(螞蟻金服,即現在的螞蟻集團)正式成立,并持續深入金融和技術領域,布局消費金融、征信體系、保險產品以及AI、區塊鏈等前沿技術。
發展至今,起家產品支付寶已經成長為擁有 11 億用戶的超級APP,并在支付領域占得超過50%的市場份額,螞蟻集團則形成了包含支付、理財、微貸、保險、信用、技術輸出等六大業務板塊的超級獨角獸。
發展金融和科技的同時,螞蟻集團的融資歷程也在持續進行中,據公開資料顯示:
2015 年 7 月,螞蟻集團完成總額 120 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全國社?;稹_行等機構參投。
2016 年 4 月,螞蟻集團完成B輪融資,募資總額超 45 億美元,由建行旗下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中國人壽、中郵集團等機構參投。
2018 年 5 月,螞蟻集團完成了總額達 140 億美元的融資,此次融資后,螞蟻集團的估值到達 1500 億美元。
螞蟻集團融資歷程,圖源:企查查
在股權結構上,馬云持有螞蟻集團約8.8%的股份,并擁有50%的表決權,而福布斯全球實時富豪榜 7 月 20 日的數據顯示,馬云的身家為 415 億美元,隨著螞蟻集團上市,馬云的身家有望繼續上漲。
除了體量大,螞蟻集團的盈利能力同樣引人注目。
早在完成B輪融資時,螞蟻集團就已三年盈利,符合A股主板上市條件,這在新經濟公司里并不多見。財報顯示, 2019 年 9 月,阿里巴巴取得螞蟻集團33%的股權。有媒體根據財報估算,僅 2019 年第四季度,螞蟻集團就盈利 20 億美元。
根據阿里巴巴最新財報,在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止 12 個月期間,數字金融服務貢獻了螞蟻集團總收入的50%以上,該項業務主要包括理財、微貸、保險三個類別。
不過,隨著螞蟻集團的更名和上市,“科技”將在其收入結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今年 6 月,螞蟻集團CEO胡曉明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稱,作為一家科技公司,預計未來五年螞蟻收入的80%將來源于技術服務費,相對應的,螞蟻集團通過自有資金運營的持牌金融業務所獲收入占總收入比例則會相應下降。
盡管擁有令人艷羨的體量和吸金能力,但螞蟻集團也有不少煩惱,之所以要在上市前選擇改名,并表態發力技術服務,螞蟻集團金融業務所面臨的監管風險是重要原因,不僅是螞蟻集團,包括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巨頭都在淡化金融,強調“科技輸出”。
此前亦有傳言稱,螞蟻集團計劃成立新的子公司,申請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實現“金融的歸金融,科技的歸科技”。
而在集團層面,螞蟻金服肩負著深化交叉策略的重任。支付寶淡化金融支付標簽,并越做越“重”,目的都是協同餓了么口碑等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業務,對內挖掘存量,對外抵御美團等對手的入侵,而支付寶能否成功轉型,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戰事的走向。
隨著上市進程的推進,螞蟻集團在監管層、對手和客戶等各方眼里將愈發顯眼,各項業務動作也會更加透明。可以預見的是,這頭“大象”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將深深震動自身發展和行業的未來。
而蟄伏許久后,隨著上市計劃落定,螞蟻集團這只由PC和移動互聯網孕育出的超級獨角獸,也終于走出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