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數據成為數字化基礎架構的核心,企業不做好基礎的數據管理如何實現成功的數字化轉型?
10月14-15日,2021年第六屆IDC中國數字化轉型年度盛典在上海舉行,在此次盛典的“未來數字基礎架構”分論壇,云信達科技創始人&CEO張兵先生發表了“Copy & Connect:拷貝聯接世界 ”的主題演講。
從“備份革命”到云數據管理
數字化轉型的根本是數據驅動,數據的源頭來自各業務生產系統,脫離生產環境的第一拷貝(first copy)就是“數據備份”,從數據產生的源頭記錄數據在時間維度上產生和變化的狀態,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數據保護的最后一道防線。但很長時間以來,很多企業把備份數據僅用作數據災難的恢復,從馬斯洛需求層次論來看位于金字塔的“安全需求”,其存在僅僅是為了滿足低層次的需求。
張兵坦言,目前數據管理的實際情況往往是管理數據的看不見數據(數據管理部),看得見數據的沒有處置權限(運行維護),需要用數據的在等數據(業務開發)。
這導致數據中心運維、數據資產管理、數據驅動業務三方面無法很好地達成協同和管控,嚴重影響了數據協作效率。
另外,很多企業采取了不合理的數據治理方式。大數據常用數據技術MapReduce運行于Hadoop之上,各種多維立方體查詢報表工具需要數據倉庫的支持,各種XX畫像需要數據中臺的支持。人們殫精竭慮加工數據(清洗)以迎合各種分析工具的要求。這是不是因果倒置呢?
無論是從長遠發展還是從合規的角度,更合理的方法是采用“拷貝”數據構建數據基礎設施,通過拷貝數據實現數據保護、數據管理、數據服務,實現其真正的價值。
這也是CDM——備份數據管理技術的精髓所在:通過CDM構建現代化數據管理底座,實現數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拷貝作為數據的共性連接企業穩、敏雙態IT各能力域,提升企業數據連接應用的體驗,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拷貝聯接世界:打造未來數字基礎架構
成立于2015年的云信達科技,致力于通過創新型CDM技術幫助企業客戶以備份現代化為起點,盤活備份暗數據。為了讓散落在企業各個角落的拷貝(副本)數據適應數字化轉型發展需要,云信達創新性地提出了“Copy as a Service拷貝即服務”云原生數據管理解決方案和“Copy Operating System拷貝操作系統”的新理念。
一方面,通過Copy as a Service讓企業數據戰略和云戰略形成更好的融合,助力金融等眾多行業客戶真正實現從傳統備份到云時代數據管理的跨越,另一方面,通過Copy Operating System提升企業數據聯接應用的體驗,加速其數字化轉型。
基于數據管理領域積累的多年經驗,張兵認為,原格式+云原生是數據備份技術的必然走向,未來誰沿著這條路線走得更快,誰就將更有機會打造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Copy as a Service拷貝即服務”解決方案中,以拷貝(副本)數據為連接標準,可建立一個協作平臺,打通組織內部的數據資產管理和敏捷數據服務,更好的賦能數字業務。在穩態系統通過數據保護得到全生命周期的原始數據資產,呈現給數據管理部門方便進行可視化管控,業務開發部門可以從平臺上合規地、敏捷地取得數據,使用數據。
這其中,因再存儲限制了備份系統的嬗變,改備份集為原生格式拷貝才能省略掉再存儲過程,就可通過底層技術原理的革新提高數據恢復的效率,通暢數據“再使用”的路徑,從而實現備完即可見、備完即可用的目的。可見則可管理,可用則可服務。
如果說“原格式”和“黃金副本”的出現是備份革命,那還只是停留在數據保護基礎設施的范疇。數據的可見可用是通過虛擬化的方式(Virtual Copy)呈現,拷貝(副本)可以被無限虛擬,生成N個副本掛載(live mount)給不同的應用場景。
而云計算環境的普及,又可以對虛擬副本進行自動化的管理和編排,以服務的形式連接并賦能應用。
對IT元素進行虛擬化處理變成一種服務是云計算的基本特征,于是,CDM也從數據保護基礎設施演變為云數據基礎設施,從單純的運維工具演變為業務平臺,從信息化基礎設施演變為數字化基礎設施。
Copy Operating System拷貝操作系統的重要性在于,除了存儲基礎的基礎設施,企業更需要一個軟件操作系統把各種結構化、非結構化、半結構化的數據快速拷貝和連接各Pass,目的是讓數據的管理和使用像智能手機一樣的簡單易操作。
最終,通過完善的數據保護、數據管理、數據服務,實現三位一體的企業數據管理戰略。
這也正是云信達改變未來企業數據管理的方式所在:通過CDM提升企業數據聯接應用的體驗,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