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TCL和中信出版集團主辦、光點傳媒和單向空間合辦的“萬物生生—從TCL讀懂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國制造”《萬物生生—TCL敢為40年》(以下簡稱“《萬物生生》”)新書品鑒會在北京舉行。
出席活動的嘉賓包括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TCL科技集團COO王成,TCL科技集團副總裁兼組織部部長傅和平,新書作者、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作家、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中信出版集團商業社社長沈家樂,資深媒體人、《詳談》主理人李翔,新書作者、資深媒體人戚德志等。會議分享了新書創作和閱讀心得,并就“全球變局下的中國制造之路”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中國制造的縮影
《萬物生生》為TCL成立40年官方授權作品,詳實記錄了TCL穿越改革開放全周期的創業發展史,已于9月28日在TCL成立40周年表彰大會上首發。
TCL從一家生產錄音磁帶的地方企業起步,進入家電和消費電子為主的制造業,經過40年來持續變革創新、轉型升級,目前已形成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半導體光伏及半導體材料三大核心產業,擁有全球化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完整布局,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產業集團。
《萬物生生》本書由三條主線組成,一是產業升級、技術創新與核心能力提高,二是國際化和全球化探索,三是貫穿TCL發展始終的企業變革。三條主線相互交織與支持,共同構成TCL40年發展的重要因素。
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致辭中表示:“TCL40年發展經歷了改革開放全過程,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變革創新的基因。這使得TCL能夠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能夠把握機會、勇立潮頭。”另外他還對TCL的“敢為”進行了闡述:“一是敢為人先、不忘初心,二是變革創新、與時俱進,三是轉型升級,四是全球化經營。”
秦朔對書名進行了解讀。據了解,“萬物生生”來自周敦頤的理學思想“萬物生生”,與《周易·系辭》中的“生生之謂易”。他表示,《萬物生生》作為記錄中國制造業40年極具代表性企業的變革史,對于中國成為制造大國的歷程有客觀詳實的描述,同時增強了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信心。
沈家樂評價說:“通過對TCL這家大型企業集團40年發展歷程的剖析,幫助我們看到中國制造業的過去與未來,也讓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不屈不撓、生生不息的精神得以彰顯。”
在新書導讀環節,王成提出“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就是中國人的全球化”觀點,希望本書可以為中國制造業走向全球化提供參考意義;傅和平作為親歷者回顧了TCL的數次變革,并希望這本真實的書可以為外界帶來更多思考;新書作者、資深媒體人戚德志則從作者角度出發,回顧了該書創作過程和結構框架。
據了解,《萬物生生》上市不到一個月,獲得極高關注和廣泛認可,并登頂多平臺榜首,如京東暢銷書總榜、新書總榜,當當網新書熱賣榜、新書管理榜等。
中國企業應堅定“全球化”方向
品鑒會上,到訪嘉賓就“全球大變局下的中國制造之路”的話題展開深入討論。
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全球經濟發展前景存在較多不確定性,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遭遇挑戰,但也蘊含著巨大機遇。
李東生指出,在變局之下,中國制造業必須改變自己,去適應變化。以TCL為例,過去十多年,TCL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就是將產業鏈供應鏈深入全球,全球化布局可將貿易保護主義影響降到最低。
秦朔、許知遠與李翔均對中國企業全球化提出見解。秦朔認為,中國制造業應堅定全球化發展方向,進一步走出去“必須為本地創造更多價值”;許知遠提出“中國企業要講述全球化故事”;李翔則認為“無論有無全球變局,有雄心的企業家,必然要走向全球”。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在復雜的全球經貿環境中,TCL的探索與變革經驗,對于當前的中國制造,具備借鑒和參考意義,并對《萬物生生》一書為中國制造帶來的樣本價值表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