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芯華章科技成功發布《EDA 2.0白皮書》,率先指出下一代EDA發展關鍵路徑,提出以新一代AI與云計算等前沿技術為依托,重構芯片驗證系統的底層運算架構,加速芯片創新效率,帶動EDA向智能化發展,引發業界熱烈反響。
“未來將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將成為重要引擎,而基石將是芯片+軟件。在這一變局下,EDA將以面向未來發展、面向數字化系統為長遠目標。”在近日舉辦的“后摩爾定律時代,集成電路設計與新一代EDA”技術研討會上,芯華章科技董事長兼CEO王禮賓直言:“這就要求EDA工具和方法學需要全面進階,打造EDA 2.0,這樣才能降低技術門檻、解鎖數字化時代芯片創新和系統開發效率需求,提升產業鏈整體效能,以全面支撐數字化發展。”
顯然,EDA 2.0并不應是EDA廠商單打獨斗,這應該是一個需要政府高屋建瓴的引導、上下游聯動,政產學研用集結發力、全生態攜手并進的一攬子工程。
產業應統籌規劃 人才是關鍵
當自主創新成為戰略主線,EDA無疑是重要抓手。一方面,在后摩爾時代來臨、復雜芯片技術不斷演進的大背景下,近百億規模的EDA行業正成為撬動5000億美元半導體產業鏈的底層“根技術”,EDA也被行業內稱為“芯片之母”,當前市場基本被國外三大巨頭壟斷,國產EDA軟件占比不足10%,EDA的自主創新成為亟待突圍的重中之重。
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南京集成電路培訓基地主任時龍興就指出,“EDA作為設計方法學的工具化體現,其發展與芯片設計和系統應用的創新互相促進。EDA不僅要適應芯片高集成、高能效、敏捷化的趨勢,同時也串起了制造、封測,要想實現國產芯片產業鏈的自主可控,必須牢牢抓住EDA這一抓手。”
對于EDA行業的推進,時龍興明確說,必須要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聯動,行業主管單位應高度重視,統籌規劃,因國內EDA相對已落后較多,如果沒有主管單位的推動,完全靠市場行為,難度相當大。
要注意的是,在主管單位規劃指導之下,一定是要企業為主體,這就需要創新,而創新就涉及人才的問題。時龍興提及,目前人才培養方面的共性問題集中在高校培養的人才雖不少,但知識與產業所需脫節;實踐能力較為缺失;復合型多學科人才培訓體系不足等。而且,人才問題與產業發展關系巨大,只有產業大發展了,企業有足夠的吸引力了,那么優秀的人才一定會靠攏。
作為安徽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吳秀龍對此也提到,現在EDA對人才的要求非常迫切,但培養人才要從學生和老師兩方面入手。他認為,對于學生培養,在本科階段可以加強EDA方向的課程設置,同時也需要企業共同參與進行人才培養,將研和學結合在一起。一方面可鼓勵老師多參與一些研究課題,包括國家專項以及與企業合作的課題,另一方面可同時帶動學生一起參與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合力推動EDA發展。
國產EDA突破要立足于市場應用
王禮賓詳細解讀道,芯華章開發EDA是采用終局思維,面向數字化系統這一長遠目標,一定是要打造更智能的EDA,因而提出必須研究和發展下一代的EDA 2.0技術并構建面向未來的全新生態。而終局思維是自終而始,融合AI、云計算等技術,對EDA軟硬件框架和算法做創新、融合、重構。同時,在硬件仿真系統、FPGA原型驗證系統、智能驗證、形式驗證以及邏輯仿真五大產品線領域齊頭并進,以打造一個完整的驗證系統。王禮賓透露,芯華章不斷加大人員及其他投入力度、并且采用敏捷設計等先進技術手段,開發進度比預期要快,甚至在部分性能指標上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智能化顯然是必然的路徑。據業內人士分析,EDA 2.0其實是軟件的智能化,一是架構層面智能化,對點工具進行解耦之后,將通用的可調動的架構抽取出來重新設計,這要對行業有通識性的認知,殊為不易。二是接口的智能化,包括輸入輸出、AI的參數匹配等,這方面已有探索。三是核心的功能,能否利用已有模型采用機器學習實現數據化,結合這些數據讓EDA產生更多的價值。EDA 2.0目標越清晰,更容易凝聚力量,對于這一強需求的領域來講說這是不可或缺的。
國內EDA廠商要發揮后發優勢,開發產品、打開市場是第一要義。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技術總監張晉民分析說,雖然 EDA業的機會和故事很多,但目前國內EDA業仍小而散,EDA創業公司首要任務是要將產品應用起來,有了口碑,才能把握機會持續發展。
對此時龍興也認為,一方面EDA企業要盡快開發產品得到客戶認可,如果有一些國產化工具能補足產業短板,那就能很快產生現金流,這對企業持續經營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要關注未來開源、標準、AI的融合,為長遠布局。
對于市場的重要性,北京華虹集成電路設計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李云崗談到,做集成電路需要市場、資金、人才。當占據了市場之后,資金自然就來了,人才也就來了。對于目前蜂擁而入的EDA企業,李云崗建議,一方面EDA作為高投入、長周期的行業,必定是有前期的投入,在研發出具市場價值的產品后,形成自主造血的良性循環。但另一方面,對一些始終無法形成良性循環的企業,我們應該謹慎支持。因為只有靠市場打磨,只有產品、技術得到市場認可之后,才會變成發光的“真珍珠”,而珍珠多了就能串起來,國內EDA生態就會健全起來。
EDA生態協作是關鍵
在后摩爾時代,無論是More Moore還是More than Moore,不僅需要重塑EDA開發的新思維,更需要適應智能化的變革。
“云邊計算驅動后摩爾時代工藝變革,新架構、新器件和新工藝層出不窮,為EDA帶來了新的挑戰,包括開發成本與性能提升之間的不匹配等。EDA會朝著易用性發展,利用開源、AI與并行計算能力,在短時間內完成 IP、SoC芯片與PCB版圖設計,終極目標是讓設計者對芯片的設計與優化有靈敏的反饋。”上海交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蔣力總結說。
從設計服務的角度出發,鵬城實驗室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和浙江大學兼職教授陳春章博士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目前EDA技術從電子系統設計上來看,除了要包括數字電路設計驗證實現、模擬和射頻電路設計驗證實現、產品制造協同優化實現、以及封裝測試PCB設計驗證實現之外;還應該擴展并發展CMOS和量子計算芯片、CMOS和硅光模塊集成、異構和異質融合的EDA 技術等;更進一步的還可以從設計服務以及DTCO、STCO的角度來構建EDA。未來EDA相當于一個基礎設施,通過軟件加上操作系統平臺,將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 這也與芯華章提出的 Electronic Design as a Service (EDaaS)不謀而合。此外,EDA技術發展提出了云端化、+IP +ML等。云端化涉及安全及信任關系,而高端高速IP設計是更難更復雜的IC設計,EDA公司能否為復雜的SoC/IP芯片提供優化的系統性方案成為新的趨勢。國內應給予EDA企業更多的時間和耐心來構建基礎設施,包括設立專門的研究院,建立產業標準,推動完善EDA 2.0的技術發展。
從芯片設計廠商的角度來說,對EDA有更接地氣的變革與合作訴求。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研發有限公司IP研發負責人譚洪賀表示,地平線不止是芯片公司,更是聚焦于自動駕駛的系統公司。在開發時從系統架構的定義到軟硬件的劃分,然后再到SoC的設計,再到芯片中各種IP、加速器的設計,再到后端實現、驗證等等,開發流程非常長,對EDA也提出了更多特殊要求。
具象層面,譚洪賀提到,一方面希望EDA能實現更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希望縮短EDA工具的使用時間,即敏捷開發,更早預測風險。此外,從AI角度,希望能盡量減少設計公司對EDA工程師的要求,很多工具需要依賴于工程師本身的經驗,需要有多年的積累,不好找。如果EDA工具能讓較少經驗的工程師盡快上手,對行業的發展將產生極大推動力。對于云端化,設計公司更關心數據安全和經濟問題,并不是將工具的License放在云端,而是希望在License、EDA工具和數據中心層面提供打包方案,為客戶縮短開發時間或更節約成本等。希望在自動駕駛方向,國內EDA能從系統級到芯片級角度實現EDA工具的突破。
對于這一話題,昆侖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董禎表示,芯片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石,必須要在設計、實現、制造這三大維度的取得發展和超越。實現包括前端實現、后端實現和驗證,可說是最難的。隨著工藝的進步,必須要追求最先進的工藝,加上設計規模越來越大,EDA的重要性日益突顯,EDA 2.0發展一定要與設計廠商結合,結合應用需求不停地迭代和研發,EDA創新與芯片創新相互促進。國產EDA一定要快速發展起來,這對于國內芯片企業發展意義重大,也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