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在某個季節喜愛度調查投票中,秋季以50%的投票率榮登榜首!
(圖片來自網絡)
春天常有風沙,夏天炎熱又多雨,冬天則是寒冷蕭瑟,時常有霧霾來添堵。反觀秋天,不僅是收獲的季節,也正是雨水減少、溫度適宜的好時節。當然,收獲的喜悅、舒適的氣候可能還不是秋季收獲如此高喜愛度的全部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物以稀為貴,現在的秋天實在是太短了!
比如今年,當我們走過了春、又熬過了夏,正盼著好好享受下秋日時光時,卻發現秋天它好像不大對勁?
(圖片來自網絡)
在南方的感受尤其明顯,前腳熱的像夏末,后腳就冷的像深秋初冬。而這種如同按了快進鍵一般的季節轉換,也就只有短短十幾天時間!根據墨跡天氣氣象大數據,在北方,秋日的舒爽好天氣也沒有太多發揮空間:9月份華北平原降雨偏多,陰雨濕涼取代了本該有的秋高氣爽;10月份降雨雖然少了,但冷空氣日漸頻繁,深秋的寒涼感也越發顯著。
(10月上旬與中旬氣溫距平,圖:國家氣候中心)
那么,秋天真的越來越短了嗎?墨跡天氣這就從氣象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在很多關于我國不同地區近幾十年四季長度變化的研究當中,確實發現了很多地方的秋季都有著變短的趨勢,比如長三角地區就是如此。21世紀的前十年,這片區域的秋季平均天數相比于20世紀七十年代減少了近5天!
雖然與幾十年前相比,秋天確實變短了,但如果和夏季的延長程度和冬季的縮水程度比起來,秋天的變短速度還算比較克制的。
比如長三角地區,20世紀60年代以來,夏季和冬季分別以平均每10年變化3.5天左右的時間延長和縮短著,夏冬兩季最長和最短的年代之間,足足相差半月有余。而秋季平均每10年的增減天數還不超過1天。同屬變化克制派的還有春季,只不過與秋季相反,春季正在悄悄地變長。
這么看來,秋天被扣上“季節糊弄學大師”的名號實在是有些冤枉。那么,為什么秋季明明不如冬季縮水明顯,但卻讓人有了“咻”的一下就結束了的感覺呢?
一個很重要、卻可能人們忽略掉的原因是,秋天本來就很短。氣象學中,春季和秋季的日平均氣溫都在10℃~22℃之間,超過22℃為夏日,低于10℃為冬日。在這個季節劃分標準之下,一年365天時間并非是均勻的分配給了四個季節,春秋兩季作為過渡季節,占比遠小于冬夏兩季。
在我國,除了氣候相對更溫和的云南一帶秋季持續時間超過70天之外,大部分地方的秋季都只有50天上下,也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
另一個原因可能與不按套路走的換季過程有關。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之下,夏季常常加時,秋季開始的越來越晚。但此時的大氣環流已經開始從夏季狀態向冬季狀態轉變,代表著夏季勢力的暖濕夏季風和副熱帶高壓已是強弩之末,一旦有比較強的冷空氣南下,氣溫就會迅速下跌,出現一夜入深秋、甚至是入冬的感覺,南方的朋友感覺尤為強烈。
這種簡單粗暴的換季過程,讓人們在往常體會初秋之意的時節撲了個空,又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一腳跨入深秋,直接略過了白天暖陽、早晚微涼的舒爽秋日。而這,恰恰是才是多數人印象里秋天應有的模樣,所以,出現秋天“咻”的溜走的感覺確實很正常。
不過,全球變暖、平均氣溫升高的結果不僅僅是推遲了入秋的時間,入冬的時間也在推遲,這也是為什么近幾十年秋季長度變化并不十分明顯的原因。從墨跡天氣氣象大數據來看,這一時期,一兩次強冷空氣影響過后,很多地方雖然出現了換季一般的劇烈降溫,但冷空氣過后天氣歸于平靜,氣溫大多還會有所回升,秋天還不會就此匆匆退場。
(圖:中央氣象臺)
我國不少地方今年10月最后幾天的天氣就是這樣,降水不多、氣溫在常年水平上下浮動,自黃淮至江南的大片區域,都可以好好感受一下秋日氣息了~看天氣,用墨跡,關注墨跡天氣還可以了解更多氣象科普知識哦~